中班数学:《大大小小的水果》教学反思
(2011-11-21 20:06:02)
标签:
教学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研析 |
教材分析:
活动目标:
1、
2、
活动准备:
1、
2、
活动流程:
一、出示水果,给水果分类
二、感知水果的数量
三、游戏“配水果”
四、完成“分苹果”的练习
反思:
活动过程 |
活动即时评价 |
建议 |
一、出示水果,给水果分类 讨论:这么多水果可以怎么放?(引导幼儿将水果进行分类) |
导入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尝试对水果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图示中,我出示了三个盘子,因此幼儿都能较好地理解,“一种水果放在一个盘子里”的分类方法 |
|
二、感知水果的数量 1、引导观察:这三种水果,哪个最多?哪个最少?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哪种水果最多?(运用计数、一一对应的方法) 3、让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4、让幼儿根据水果数量找相应的数字 |
在感知数量、比较数量的环节中,引导幼儿了解了三种方法:计数比较(幼儿集体探索出来的)、一一对应比较和相应数字的比较(教师引导); 其中,一一对应比较是一个难点,这一比较方法的前提是每种水果需要垂直对齐,通过辨别最长和最短来比较最多和最少,而幼儿对一一对应的概念似乎非常模糊,从幼儿的即时反应中,可以发现孩子们对这一比较、感知的方法并不能理解; 数量和数字是幼儿熟知的内容,但有部分幼儿对数字的大小概念并不清楚,因此幼儿只能通过数字感知数量,而不能通过数字大小对其进行比较 |
三种比较的方式可以做相应的调整,第一种仍然是计数比较(因为这是幼儿最直观、也是唯一自己能力范围能运用的方法)。 而第二种可以是相应数字的比较,已经有数字的认知和第一种计数方法作为铺垫,让两种方式能相互联系,同时也通过计数,反过来让幼儿认知数字大小的概念。 第三种用一一对应比较,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三种水果排列方法进行观察(主要引导幼儿垂直观察),发现它们的排列特点是一一对应的,然后用“减去”的方式,一样的三个水果去掉,最后剩下的还有谁,谁剩得多、谁剩得少 |
三、游戏“配水果” 3、根据幼儿实际能力,增减果盘中水果的种类与数量 |
运用水果超市买水果的游戏,激发幼儿操作、探索的兴趣,这一游戏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是:1、数量搭配的不准确;2、配了三种水果(要求是两种)。在前两个幼儿发生过这种错误后,其他幼儿则都能按要求操作游戏了; 幼儿都太过于投入自己的操作,而忽略了其他幼儿的回答和老师的点评总结,因此出现了重复答案 |
操作环节不能边操作,边点评,因为幼儿会把注意力都放在操作中; 第一次“6”的组合,可以让每个幼儿搭配后做好记录,每一张记录表都进行展示,然后教师选取较典型的几种组合方式进行总结和记录;“7”的组合探索亦是如此 |
四、完成“分苹果”的操作练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