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张老师选取了刷子这一身边的事物作为探索的对象,这不仅密切联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也让大家对五花八门的刷子产生了好奇心理。
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这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张老师充分从这一特点出发,制定了“认识刷子的外形特征,了解其不同用途及使用中的不同效果,并感受到它使用的方便性”这一目标,设置合理且具有科学性。
整个教学过程从说一说生活中的刷子,看一看各种刷子的用途,分一分刷子的种类,玩一玩刷子的不同效果,脉络清晰,层次递进,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
该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幼儿了解不同刷子在使用中的不同效果,张老师利用了“该年龄段幼儿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这一特点,设计了四个分类箱,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刷子放进对应的箱中。从自己的摸索,到大家的纠正,这一过程让幼儿加深认识了刷子的不同用途,之后的实验操作更是对原有经验的一种巩固。
科学活动相对没有其它活动来得生动有趣,如何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活动中,张老师不仅运用了实验操作这一科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更是利用了图片和录像这类现代化教学手段,让科学活动不再枯燥乏味,也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同时,教学中形象的提问,幼儿大胆表达的宽松氛围也为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纵观整个活动,开始由一首《刷牙歌》导入主题,但我认为《刷牙歌》本身的内容是教育幼儿如何刷牙及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而并不是重在讲述牙刷这类刷子的特征及用途,这容易让幼儿在活动引入时产生偏差,而误认为是保护牙齿这类的健康课。
其次,活动中有个比较刷子效果好坏的实验操作,但该课程的目标是了解不同刷子使用的不同效果,片面地从刷颜料这一方面比较出涂料刷的效果最好,貌似忽略了其它刷子的其它功能,如何通过实验准确比较四类刷子的优质特效,似乎还有待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