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凡达》:技术与情感的完美平衡

(2009-12-22 21:16:13)
标签:

杂谈

电影

哲学

《阿凡达》

分类: 孤山碟影

《阿凡达》:技术与情感的完美平衡

  

3D电影《阿凡达》,无比震撼。这是一部技术与情感平衡的完美之作。电影技术与人类情感的纠缠,通过如歌如泣的爱情故事,生猛的战争场面,达到无法言语的奇妙结合。除了《2001太空漫游》外,我第一次对科幻影片发出由衷的赞叹:影像画面的极致,表明技术的进步并不可怕,它不会扼杀思想者的灵感。影片中那些漫天飞舞的“灵魂树”种子,一片倒置伞状的巨型多层红色花朵,栩栩如生的阳光般伸展的针叶花瓣,使人感叹,感官享受不是错。潘多拉星球的奇妙世界,会让你在黑暗中屏住慵懒的呼吸,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

    《阿凡达》的故事情节是复杂的。人类为获取另一星球——潘多拉星球资源,启动了阿凡达计划,并以人类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土著)DNA混血,培养出身高近 3米高的“阿凡达”,以方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及开采矿产。受伤的退役军人杰克,同意接受实验并以他的阿凡达来到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在这唯美幽境里,邂逅了Na'vi族的一个女孩,并无可救药的产生了爱情。好莱坞惯有的陈词滥调,由于导演处理的独到性,从非我族类的隔阂开始交流,展现每一个改变故事进程的勇士们的死亡与怯弱者的表情,以及抗击外来侵略无畏的展示,就重重地击中了人类情感深处的软肋部分,这是让我们热泪盈眶的部分。

    看《阿凡达》多次让我想起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男主角杰克对自己身份几次困惑的质疑,表明了人类面对自己的贪婪和堕落时,陷入了一种可怕的囚徒困境。当面临人类的无情侵犯时,杰克如果要加入Na"vi族人对抗人类入侵者的战争,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他并不能永远呆在“化身”中,当“化身”——克隆Na"vi人睡觉时,他就会回到自己半身不遂的人类身体中,只有通过专门的连接设备才能重新回到“化身”中。而一旦与自己的同胞为敌,他就失去了与“化身”结合的可能,只能困在残疾的身体里,并失去那个他越来越喜欢的Na"vi女孩。

    这是多么令人感伤的囚徒困境。所幸的是,杰克走出了囚徒困境,他抛弃了可恶的人类中心论,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与Na"vi女孩走到了一起。这就是说,灵魂的契合与升华变成了一种极大的可能。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对人类深处的怀疑和批评,通过男主角对神灵祈祷时说,“你对我们是这么的不公平,我们人类的世界没有灵树,没有飞鸟,什么都没有了,可恶的是,现在他们还要来对这边的世界下毒手,我决不允许。”电影怀疑主义的论调,意味着《阿凡达》摆脱了惯有的俗套,而变得深邃。

    拍《阿凡达》的詹姆斯·卡梅隆,使他回到了哲学的故乡源头,像罗素说的:人类的知识只限于宇宙中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过去有过长得无法估计的蒙昧时期,将来也可能出现同样长的蒙昧时期。

     我们没有理由乐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