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寰宇周天
寰宇周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870
  • 关注人气:6,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2010-05-28 08:42:00)
标签:

玉门关

河仓城

敦煌

疏勒河

战争

离别

凉州词

甘肃

丝绸之路

旅游

摄影

分类: 甘肃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离别与战争,这是一个太大、太大的话题,大到似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但又似乎谁也说不清。它的宽大和沉重让我无法下笔,但面对眼前苍凉败破的玉门关,似乎又没有什么比“离别与战争”更为贴切了。

原本,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已是此地最好的注脚,但这位盛唐英才一共只留下六首绝句,虽是极度喜爱这首《凉州词》,但不忍抄袭。

苦思良久,却怎么也找不到自信和灵感。因为这个题目带有太多的泪水和鲜血,离愁感和血腥味都在压抑着我,使我很难进入一种状态。是的,一种状态,一种最痛苦的状态;一种让人强颜欢笑,泪流心底,不愿失去却无法明说的状态;一种让人呼天喊地,挣扎出全部生命的能量,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的状态。

看着脚下这片曾经血染的黄土,眼前这座曾经巍峨的雄关,我真是佩服托尔斯泰的大手笔,当《战争与和平》进入空前惨烈的莫斯科保卫战时,他笔下的文字仍是那般从容:

于是战争开始了。

七个字,只有短短的七个字,甚至没有感叹号的加强。一切都是那么地从容淡定,但不动声色中却透露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大气磅礴。

 

那么,就从前往玉门关的道路旁,这朝阳下的古胡杨开始吧。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其实我并不知道这黄沙之上的古胡杨与轮台胡杨林中的胡杨树有何区别,但既然被当地人称为古胡杨,估计它的年代会更为久远吧。

我喜欢它们的野生与顽强。这不同于轮台那世界上最大的胡杨林公园,眼前的躯干和枝叶并没有细心的照理和呵护,戈壁中的独立甚至无法引起路人残余的目光和兴趣,如不是包车的司机恰在此处接到家人的电话,我也无缘步入戈壁得见此景。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它们独自承受这荒漠上无情的风沙,十年、百年、或是千年的岁月过后,留下的只是眼前零散的几株,似血的朝霞让它们歪斜着,相互搀扶的坚持更加悲壮。它们从玉门关方向走来,像是百战得还的勇士,脚下的红艳是浸透着同袍鲜血的迎接地毯,亲人的拥抱或能温暖它们的心灵,但终究无法消散死亡与屠戮的记忆。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但这是朝阳,而非已近黄昏的残阳。旭日东升的蓬勃朝气下是前年古木上依旧繁盛的绿色华盖,这是希望,是未来,是辉煌。“风流恣绮靡”的华丽固然舒适,但我更喜欢“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情,欣赏“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也更向往那个开放包容,追逐军功的汉唐盛世,以及那个时代留下的砖石瓦阁。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来到玉门关时,初生的红日还未完全越过关城的头顶。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逆光拍下的照片,虽失去了蔚蓝纯净的天空,但却为这座废墟留下艳彩夺目的光线。这一道道天边射来的炫彩,似乎穿越时空而来,又似乎要将我带回远古。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如今的玉门关早已不是当年折柳送别的国门关隘,只有一座破旧残败的四方古堡静静耸立在茫茫沙海中的沙粒黄土之上。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城堡用黄胶土板筑成,关城周垣尚在,面西有一门,而北垣一门已堵塞。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蓝天中不时有鸟儿飞过,它们在城垣之上翱翔的身影与刘禹锡哀叹不已的金陵飞燕何其相似,但更让我感慨的是“龙城尚存,飞将何在?”假使射雕英雄犹在,估计这些小鸟早已是守边健儿的盘中美食了。

 

站在古堡之前,放眼四望,净是空阔浩瀚的景色,异彩闪烁的风姿。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眼前的开阔之地竟是孕育了河西文明的疏勒河。发源于祁连雪峰的疏勒河自东向西串起了茫茫戈壁上的片片绿洲,也串起了一个个伟大的文明,敦煌、楼兰一颗颗中华皇冠上的文明之珠,正是这条已然干涸的古代河床孕育的千古奇葩。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没有了波涛汹涌的流水,只有些许明镜般的水塘。河床上大大小小的卵石也只能藏身于一片绿油油的青草之中。两岸伸延着累累的沙丘,其间杂着丛丛红柳以及沙漠上特有的野卉。向北眺望,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峦既是北塞山绵亘不绝的峰峦,也是飘渺逝去的文明之光。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在此望了良久,依然不舍离去。因为我知道这横卧的河床两边,还躺着一条大道,一条也许并不宽阔但足够伟大的大道——古丝绸之路。这条被史书称为“丝路北道”的大道上曾走过无数行人的身影,鸠摩罗什、玄奘只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而随着这些旅人一起出现在疏勒河两侧的是无数精美的物品,晶莹璀璨的西域美玉就是其中的精品,因此此地也被称为“玉门关”。

 

古河南岸,距此地约20公里,还有一座古城遗址沿河而立,它因疏勒河而得名“河仓城”。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如果说如今的玉门关只是残存在诗歌中的字符和人们记忆中的辉煌,那么眼前这座规模远大于玉门关的河仓城就是人们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的尘埃了。没有诗人的吟诵,没有辉煌的历史,河仓城只是默默地矗立在早已没有了流水的疏勒河边,甚至在视遗迹为金钱的敦煌也无人在此收取哪怕是5元、10元的门票,沙粒上仅有的车辙可算是我到此一游的证据,但不知下一道车辙又在何时出现。不过这也与它当年的用途相符合——一座从两汉到魏晋的军需仓库。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从大汉雄风到魏晋风流,这土墙内囤积的军械粮草不断地滋养着西北边陲的将士精卒。也许张骞西行的马队曾在此休整,也许霍去病马踏祁连的军旅曾在此就食,也许在渭水河畔让一代枭雄曹孟德割须弃袍的“锦马超”所带领的这是此间粮草滋养的西凉铁骑……即使没有那么多关于英雄豪杰的也许,但它依然供养了一连串响亮的名字,如丝绸之路、玉门关、阳关……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离开玉门关,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河仓城时,金色的晨光还未完全散去。金色的绚丽让土黄色的城墙更显出几分无奈的苍凉。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走在残存的断壁残垣之间,感受到的是跨越千年的荒凉。昔日军需满库的胜景早已随着天空中的片片白云缓缓飘散,只是不知这残留的遗存内心是如同眼前晨光中的蓝天一样通透纯净,还是如果风沙来临时一般暗沉压抑。

呵呵,幻想着去猜透一方石柱、一块土台的内心的确很傻,那就让我们的欣赏一下它们曼妙多姿的形态吧。

这是一出最美丽的舞蹈,一场视觉的盛宴。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砂石的土黄是代表历史沧桑的底色,就在这原始的舞台上它跳跃千年并将舞向未来;纯净得让人心醉的蓝天是舞台上最美的帷幕,若有若无的白云则是点缀其上的朵朵白花。

好了,舞台已经布置得足够完美了,让我们来看看聚光灯下的主角吧。“云想衣裳花想容”最美的舞者也无法缺少霓裳羽衣的映衬,你看,初升的旭日已为我们的美人它们披上了金色的霞光。清风伴奏的乐声想起,“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的舞蹈也开始了。“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正是形容这舞姿的最美诗句,不信你能看清它们是如何变化这奇幻的身躯吗?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估计那“一枝红艳露凝香”的杨妃看过这神奇大自然创造的美丽之后,就不会嗤笑于“可怜飞燕倚新妆”了。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除去娇艳,这样的古城遗存更多展现的是一种气势的美,一种逝去的美。它们有过辉煌有过繁华,但当一切的繁华过后,你又能说这残留的躯壳不美吗?

这些人类智慧的遗存,经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刻修饰之后,都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如若拿上一块去佳士得,相信拍卖师落锤的那一霎那你就是亿万富翁了。

其实不止玉门关和河仓城,这片不满沙粒的黄土之上随处可见战争的遗存。

玉门关——离别与战争的见证

你看,远处起伏的坡岭之上不是一座烽火燧吗?而离别的伤感也并非只来自于友人手中的美酒,这丫状的枯木让我心中泛起一阵出门在外游子的孤独,只是不知它的前身是否是一株挂满垂枝的柳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