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脊梁,红顶商人——2008年游记:7.12 绍兴(2)

标签:
自助游原创游记绍兴鲁迅百草园三味书屋杭州胡雪岩胡庆余堂旅游 |
分类: 2008年旅游 |
7月12日
宁波 绍兴 杭州 晴转大雨
鲁迅纪念馆包括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
鲁迅诞生在都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辛亥革命前夕,鲁迅又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他的光辉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的。建国以后,鲁迅在绍兴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以及他留下的许多珍贵的文物资料,得到了珍重和保护,建立了纪念馆。鲁迅故居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基地最大的好处就是对游客免费,游客只需要和其他博物馆一样用身份证去登记就可以领到门票了。
鲁迅故居是先生小时候生活和长大的地方,这里曾经因为周家的没落而被转让过,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当然这里的家具陈设和布置肯定是后人所恢复的了,对此不必也无法强求。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也是我印象最深的鲁迅小说场景了(也许是因为我抄这篇文章最多)。不过当我真来到这向往已久的地方之后,感到的是一阵的失望,眼前不过是一片很普通的菜园子。但细想之下,鲁迅先生在文章中也并没有说这有什么神奇之处,他所写的东西也是非常常见的,只是用非常精彩的文字描绘他儿时的乐园。这种将平凡写成不朽的能力才是大师的水平,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不也是这样吗?哪个外出的游子没有父母送上车的经历?可我们,不说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和事情了,即使有幸见到什么奇景趣事也写不出来。
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塾师寿镜吾家的书房。据说屋中的陈设一如当年,可惜由于保护文物的需要,我无法走到鲁迅先生的课桌旁,看看是否有那著名的“早”字。我初中的课桌上也刻有这么一个“早”字。
因为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我在这里看得很细,没有放过每一个房间和每一处文字。看完之后已经是15点多了。
为了找到绍兴当地的家常特色,中午饭是在鲁迅中路附近的一个胡同里的一小饭馆吃的。著名的“干菜肉”和我想象的很不一样,主要是绍兴的特产“梅干菜”和我们南宁所说的“梅菜”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吃起来感觉有点像蕨菜一类的东西。可惜下午还有事,没有在黄酒的故乡喝上一盅正宗的绍兴花雕。
因为在鲁迅纪念馆逗留了太久,所以已经没有时间去绍兴的其他诸如大禹陵和兰亭之类的名胜了(其实我在做计划时也不是很打算去,只是看时间,如果剩下的时间够就才,因为觉得兰亭肯定没有什么看的,总不能我也在那吟诗作赋、曲水流觞吧;至于大禹陵,由于在陕西去过黄帝陵,觉得没有什么好看的),只是随便看了一下秋瑾纪念碑。
绍兴花费:
吃饭:29元;坐车:4元;地图:5元。合计:38元。
在磅礴大雨中来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住的是在网上预订的“鼓楼假日酒店”,虽然是网上评价很高,但是入住后感觉不是很好,特别是免费提供的电脑竟然是上世纪的遗物加上满是病毒。唯一的惊喜是,发现我竟然成了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邻居,虽然仅仅是两天,但能与一个富可敌国的“商圣”(《百家讲坛》里那个台湾的曾仕强教授语)隔墙而居感觉也很有意思。
当然对胡雪岩的理解和赞赏不仅仅因为其经商的成功,更在于他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结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而筹集军费的义举;还有那名垂青史的“胡庆余堂”。胡庆余堂是胡雪岩奉母命而开办的以悬壶济世为宗旨的药铺,它那著名的向内悬挂的“戒欺匾”不断地提醒着这里的员工要“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至今胡庆余堂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也就与我所住的地方一街之隔。直至今天,仍有很多杭州人每天天不亮就等在胡庆余堂前。
浙菜也是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其中的东坡肉、西湖醋鱼、西湖莼菜汤、干炸响铃、叫化童鸡、龙井虾仁、宋嫂鱼羹等无一不是闻名全国,甚至是名扬世界,但最著名的浙江菜店诸如“楼外楼”“山外山”“天外天”等都是价格惊人啊,所以我选择了“外婆家”这家价格在杭州还算实惠的饭店来品尝吴越美食。
今晚吃的是“西湖醋鱼”、“宋嫂鱼羹”、“珊瑚虾”关于浙菜的总体评价明天再写,因为还要在杭州住上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