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五开始,北京开始了为期四天的车辆单双号行驶实验日。今天是最后一天,上班时感觉道理的确很畅通,开起车来很舒服,但其实心里也清楚,这是牺牲了一般开车人的利益才换来的。
在我看来,这样的实验是毫无意义,因为事实上在我国现阶段,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长时间的实行单双限行措施,与我国的国情不符。
上网查了一下官方媒体对北京此次测试的评论,发现都是废话:
说法一:“道路畅通了” --- 废话!突然之间少了130万辆车上路,能不“畅通”么?
说法二:“空气质量好了”
说法三:“网友大力支持”
说法四:“市民广泛支持”
有些网友说我们应该像国外学习,有些发达国家就是这样做的。但像人家学习也得看清形势啊,国外某些城市是在公共交通系统很完善的前提下才如此实行的。就拿北京来说,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还并不完善,地铁线现在就那么几条,公交条件又差,出租车服务档次也参差不齐。我觉得,北京的交通发展的主导思想就有问题,一个好的交通体系应该是以地铁为主导,公交为辅助,而出租车应该是另一个圈子的东西。再看北京,现在正为了奥运大规模的兴建地铁,这是值得期待的。公交车拥挤,条件差,这也是长期形成的,也是因为人口太多的原因,没办法。然而不能理解的是,某些人却把出租车纳入到公共交通体系,在我看来,出租车应该还算是属于一种相对奢侈的消费。在国外,人家的出租车都是很好的车,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是否富裕的问题,国外出租车司机也一般都是30、40岁的人,有良好的修养,也有穿戴非常整齐的。说白了,出租车更多是一种服务,而不是随便打着玩的。
从这次限行看到的另一件事就是立法的严肃性,从出台这项规定到具体实施,前后也就半个月时间,那么如何保证每个人都知道该规定?如果有人不听广播不看电视,或者看电视他就没有看到这个消息,那又怎么说呢?而且这是北京市的规定,那外地来京的车辆又怎么说?据说有人就被堵在高速路上,等过了半夜12点才能进北京。你可知道这四天又有多少人因为这个被罚了款(当然也有明知故犯的)。想想这些,难道还觉得北京的天那么蓝么?这里要说的并不是规定是否合理,而是说实施规定总该有套程序,突然就来这么个规定,然后让你不得不去遵守,即使它再合理,也总有点强奸民意的感觉。
其实,北京的交通是个历史性的、长期的问题,不是几个规定就能解决的。
这几年人们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家里买个车已经很普及了,特别是现在国家大力推广小排量车,车价不断下降,真要说为了交通,买个3、4万的车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