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票上的郑成功

(2011-11-11 12:49:45)
标签:

休闲

分类: 邮票上的人物与节日

http://s14/middle/57f97113nb16f02700d3d&690
    郑成功(1624—1662),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1645年(清顺治二年)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侵略军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1661年4月,郑成功亲自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经过长期围困以及九个月的激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于 1662年2月1日,打败荷兰侵略军,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12月13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被侵占达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至此结束了台湾被殖民者统治三十八年的历史,收复祖国宝岛台湾。这一胜利不仅是中国抗击侵略者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也是世界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不朽的光辉篇章。

    20011213,中国大陆发行200125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四十周年》邮票13邮票图名分别为:闽海雄风(80分)、箪食壶浆(80分)、日月重光(280分)。

http://s5/middle/57f97113nb16f0229ce54&690

    在台湾地区邮政发行的邮票中,有好几种与郑成功有关。第一种为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六日发行的《郑成功像》邮票,全套十四枚,面值从叁分到伍圆不等。本套邮票依改用新台币后,将不适用之邮票加字改值,以应急需外,同时积极计划另印新票。第一次印行者,采用民族英雄郑成功画像为图案,以台湾省立博物馆所藏延平郡五画像为蓝本,描绘而成。在票上标明[延平郡王郑成功]字样。

http://s12/middle/57f97113nb16f02d171db&690
    第二种为《郑成功像改值》邮票,一九五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发行,全套十一枚,面值为三分、壹角与贰角,郑成功像邮票发行已久,嗣后迭出新票,而低面值票需要颇殷,乃将郑像原票加字改值应用。经陆继交由中央印制台北厂以特制胶版加盖。为自原郑成功像加印新面值而成。

http://s14/middle/57f97113nb16f021cdb9d&690
    第三种为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发行的《郑成功复台三百周》邮票及首日封,全套二枚,面值为捌角与贰圆。满清入关,明祚垂危,郑氏毅然以匡复为已任,倡举义旗,以中兴复国为号召,威震东南,从横海疆。嗣於明永历十五年(一六六一年)率部由闽渡海,驱逐荷人,光复台湾。民国五十年(一九六一年)为郑成功光复台湾三百年周年之期。台湾各界曾於五十年(一九六一年)四月廿九日在台南延平郡王祠举行隆重祭典,为纪念郑氏复台并表示崇敬起见,印行郑成功复台三百周年纪念邮票,以延平郡王郑成功塑像为图案。由於郑成功复台三百周年是当时台湾重大庆典,此套邮票倍受注意,各地设有临时邮局,刻有临时邮局戳。

http://s2/middle/57f97113nb16f02845f61&690
    除了郑成功肖像画邮票外,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一日发行为的《台湾风景邮票》,全套四枚中三枚,包括面值二圆的赤嵌楼、面值五圆的台南孔庙与面值捌圆台南延平郡王祠也都与郑成功有关。赤嵌楼会为郑成功承天府所在地,台南孔庙为参军陈永华所倡建,台南延平郡王祠为沈葆桢奏请清庭所建,以为祭祀郑成功之用。

  郑成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天启四年农历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通常认为是日本人)

  1630年,郑成功随叔芝燕回国,住晋江安平郑府。郑芝龙延聘名师授业,1638年郑成功入南安县学为廪生,1644年郑成功从家乡来到南京,进入国子监太学,拜名儒钱谦益为师。其时明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当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朝灭亡。9月中旬,清王朝定都北京。在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后,次年6月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郑成功返回福建。同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被郑芝龙等拥立为帝,建号隆武。帝对郑成功的忠勇十分嘉许,赐他与国同姓,易名“成功”,从此南明官方称为“朱成功”,中外又称为“国姓爷”。1646年8月,清军进攻福建,隆武帝在逃亡路上被擒,于汀州罹难。10月中旬郑芝龙降清,即后清军进袭安平,郑成功之母不堪被辱自殪身亡。

  隆武政权失败后,年仅21岁的郑成功愤起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他在南安县学(丰州)焚毁儒服,投笔从戎,以“招讨大将军”的名义,在安平、浯州(金门)一带誓师抗清,拥戴南明的永历政权。1647年8月,郑成功与叔父郑鸿逵曾率兵攻打泉州,屯兵桃花山。1650年中秋,郑成功用计袭夺厦门,建立了稳固的抗清根据地,军事力量进一步壮大。

  此后数年,郑成功在福建、广东、浙江沿海一带反复同清军交战,并利用控制台湾海峡制海权的优势,发展海上贸易,以商养战,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鼎盛时期拥有水陆精兵20余万,大小船舰5千多艘。郑成功成为南明就历政权的一大军事力量,对清王朝在东南沿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1657年底,郑成功被永历帝册封为延平王。

  1659年5月,郑成功开始平生最大规模的北伐。郑成功率大军自舟山北上,从长江口溯江西上,一路势如破竹,7月初七直逼南京城下,一时清廷为之震动。在胜利在望之际,郑成功迟延了进攻时机,在清廷后续援军的反攻之下惨遭失败,被近沿长江东撤,转海道南下,9月退回金、厦基地。

 

    郑成功北伐失败后,清王朝已控制了中国的大部分国土。鉴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和全国客观形势的变化,仅凭金、厦两岛将危在旦夕,郑成功决定东征台湾,利用海峡天险和海上力量的优势,建立新的抗清基地。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25000名将士,乘350余艘战舰,从金门料罗湾出师东征。因遇暴风雨在澎湖停留数日,30日拂晓从台南鹿耳门胜利登陆,击溃了荷军的狙击,并乘势攻下赤嵌城。随后,郑成功率大军包围了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拒绝投降,凭籍坚固的城墙工事负隅顽抗,郑成功数度强攻未果,乃改为长期围困。7月中旬,荷兰援军从巴达维亚支援台湾,在海上决战中被郑成功水师击败。经过长达九个月的围困,1662年2月1日,揆一终于向郑成功投降,率残兵败卒撤出台湾,至此,荷兰殖民者对台湾达长3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台湾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郑成功在台期间,加强了政治经济建设,置府县、务屯垦、废苛税、兴学校,改善军民关系,安抚台湾土著,颁布了各种法令和条例,为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662年6月23日(农历5月初八),郑成功因病在台湾去世,时年39岁,葬于台南州仔尾。在清朝统一台湾后,康熙川八年(1699年),帝赐迁葬在南安郑氏祖墓。康熙帝并题写挽联赞曰:“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http://s3/middle/57f97113nb16f024d93a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