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西和瑞安提出了一种动机理论,该理论假设了所有人都试图满足的三种需要能力关联性和自主性(Deci &
Ryan,1980,1985,2000).能力( competence)指的是我们控制环境的需要,这类似于班杜拉的动因概念,关联性(
relatedness)就是与他人保持相属感的需要心自主性( autonomy)就是我们自由地将经验与自我感整合到一起的需要(Deci
&
Ryan,2000).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这三种需要本质上是心理性的,但是,它们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习得的。所以,自我决定理论不同于大多数与先天的生理需要有关(例如,Hull,1943)或与习得的心理需要有关(例如,Mury,1938)的传统动机理论。这些需要是先天的,因此,它们存在于所有不同文化和背景中的人中。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这些需要的满足方式是不同的.
德西和瑞安认为,对于健康的机能来说,这三种需要的满足是必要的。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了其中一种或两种需要(或糟糕到一种也没有满足),那我们就无法维持心理的健康。更严重的是,如果一个人满足这三种心理需要的努力受阻,那么这个人就会像饥饿这种生理需要没有满足时所表现的那样,可能会以更大的决心去满足它们。但是,这种满足需要的努力,例如满足自主需要的努力持续受到阻碍的话,就可能导致这种努力的减少,也能引起适应不良,例如无助感和(或)满足需要的错误努力(例如饮食失调的形成).
为什么生理需要最初得不到满足会增强这种动机,而心理需要持续受阻却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呢?德西和瑞安认为,这是由于当生理需要出现时,我们体验到的是一种必须得到满足的缺失感。一旦这种缺失感得到满足了,有机体就会停下来。然而,心理需要并不是一种缺失,而是驱动我们成长的一些需要。所以,心理需要受阻会导致活动减少,或降低个人成长的动机。虽然这种情况并不能立即将我们置于生理上的危险中,但是它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后果个可能的后果就是习得性无助。你可以回忆一下第六章和第十一章的内容,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当动物和人类认为他们不能控制环境时,他们就会“放弃”。在某种意义上,习得性无助和控制感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控制的缺失会降低行为的活力,而控制感(无论实际情况怎359样)则具有去动机的作用。
有一些证据表明,自我决定理论详细阐明的三种需要对成长和发展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回忆一下前边讨论过的由谢尔登及其同事(2001)所作的研究。当要求被试描述他们在经历“最令人满意的事件”的感受时,他们致报告说,这些重要的体验与自主性、关联性和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自我决定理论有助于解释内在动机的发展.
心理需要和内在动机的发展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可导致内在动机( Intrinsic
motivation)的产生,内在动机也就是指与活动相联系而不是与这种活动指向的目标相联系的价值或快乐(Staw,1976)。因此,我们之所以做出内在动机的行为,是因为我们愿意做出这种行为,而不是为了获得奖励,或是为了避免惩罚。相反,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wuon)针对的是活动所指向的外在目标.
内在动机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与总的心理健康和机能有关(例如, Kasser8.Ryan,1996;
Ryan8.Deci,2000),但是,就像儿童那样,我们的行为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那么,内在动机是怎样产生的呢?德西和瑞安000)认为,内在动机的发展是通过自我决定理论所假设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而实现的,具体来说,研究已经表明,完成某种行为而获得奖赏会削弱内在动机(例如,Deci,
Koestner8.Ryan,1999)。在自我决定理论看来,这是由于奖赏削弱了个体的直主感,因此导致工内在动机的降低。现在假设有一位名叫查尔斯的儿童爱好读书。父母发现了这点,并想鼓励他继续这种爱好。于是,每当查尔斯阅读30分钟时,他们就给他一定数量的金钱奖励。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父母的良好意愿可能会强化查尔斯的阅读行为,但是实际上会削弱他的阅读愿望。为什么呢?因为查尔斯可能会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奖赏(例如金钱),而非自己的意愿。虽然他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但他不会感到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自主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由于我们更可能喜欢那些我们擅长的活动,所以,能力需要也可能对内在动机的发展起调节作用。怎样培养能力感,以使得内在动机得到发展呢?按照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在特定条件下,正反馈是一种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增强能力感,并能产生活动的内在动机的方法(例如,
Vallerand & Reid,1984)。然而,仅有正反馈还不够。此外,反馈还必须让人感到是纯粹的(例如,
Henderlong & Lepper,2002),并且,它绝不能取代个人的自主感(例如,Deci &
Ryan,2000)。
让我们再考虑一下查尔斯的例子。如果查尔斯的父母表扬他是因为他对阅读感兴趣,并且他感到表扬是纯粹的和非控制的,他就会形成能力感。纯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查尔斯必定相信,他已经赢得了表扬,而且,父母并不仅仅是为了使他感到优秀而表扬他的(例如,Henderlong&.
Lepper;2002)。表扬必须是以保持查尔斯自主的方式呈现(例如“你是一个优秀的读者”),不应让他感觉受到条件性表扬的控制(例如“你是一个优秀的读者,确实像我希望的那样”)。
最后,自我决定理论主张,满足一个人的需要论是发展内在动机的一个重要的进因素(例如,Ryan & La
Guardia,2000)、但是种需要可能不像自主和能力需要那样的根车这(Deci &
Ryan,2000),体验到与他人的一种关联感,正如一个人在由父母和教所造的关怀氛围中所体验到的那样,能够培养内在动机(例如,
Ryan, stiller、&
Lynch、1994).所以,如果查尔斯感到父母和教师爱他和关心他的话,他就会自由自地发展他的阅读兴趣.
从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移动
按照自我决定理论,假如外在动机内化(internalized)或整合进了一个人的自我感中的话,那么,曾经由外在因素所导致的行为就会变成由内在动机所驱动的行为,就像在下表中所描述的动机连续体一样、内化具有多种不同的水平。在下表中的最左端是无动机(amotivation)状态,改时个体要么不投入活动,要么仅仅是“走过场”而已(Ryan
& Deci ,2000).当我们的能力和自主性的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出现无动机状态。
上表的第二部分是外在动机,描述了内化的不同水平。如果沿着连续体从左向右移动的话,行为就变得越来越内化,感知到的归因点就从外部向内部转移。当我们为了获得或者避免由他人所支配的奖赏或惩罚而做出行为时,就会出现外部调节(
external regulation)态。内投调节( introjected
regulation)类似于外部调节,行为仍旧受到奖赏和张罚的动然而,内投包括由个体所控制的偶然情况。
当我们开始出于活动本身的利益而考虑其价值时,我们就处于认同调节( identified
regulation)中,然而,此时的行为仍然由外部因素驱动。但是,此时的目标与仅仅是一种惩罚或奖赏相比,更加个人化。最后一种外在动机是整合调节(
integrated
regulation)。当个体不仅认为行为有用,而且也将其整合于自我感之中时,就产生了整合调节。瑞安和德西(2000)指出,整合调节在很多方面与内在动机相似。但是,处于整合调节中的个体还并不真正受内在动机驱动,因为他们仍然不是出于行为本身的目的而做出行为的(也就是说,行为仍旧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上表中的第三部分是内在动机,即为了活动本身的内在满足感而去完成一项行为。当查尔斯因为阅读是快乐的而去阅读时,他才真正受到了内在动机的驱动。
总结,动机水平不是一级一级顺序到达的,可以跳跃到达.比如孩子玩感兴趣的游戏,动机水平直接就是最高级的内在动机.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机一步到位,条件是孩子的基本动机和外部环境要相适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