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集体教学

(2009-12-07 20:12:33)
标签:

杂谈

分类: 工作日志

从小班开始我们就进行了关于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由于从没有接触过这样活动的开展,所以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到底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早期阅读是怎么一回事?带着这些疑惑我也从查找资料借鉴别人的经验。从而对什么是早期阅读有了大概的了解。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幼儿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幼儿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进入正规学校教育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虽然对早期阅读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真正开展中还是存在很多的欠缺和疑惑的,像很多老师一样,拿本绘本让幼儿观察、教师根据目标进行提问等。这些又与传统语言教学中的讲故事、看图讲述有什么区别呢?为此经过我们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课和研讨。早期阅读教育应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与需要。只有当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掌握阅读本领以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对知识的需求,只有当他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才会形成内部动机,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下气力培养好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需要,比让他多认几个字多掌握几个词更有益处。2.培养幼儿基本的阅读技能和良好习惯。如:阅读要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书要一页一页从前往后翻;对图书要爱惜,不折损、不撕页,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这些问题应从幼儿入园时就开始培养。3.促进幼儿在书面文字与口语之间建立联系,让他们认识到每一个字、词都有一定的意思,要自觉“因形见义”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在开展有效地早期阅读的集体活动时应注意:

1.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地阅读方法。怎么样一页页地翻阅书本,阅读时不宜大声喧哗,让幼儿了解到书有封面、封底、页码等。同时书中还有些提示作用的小标签。理解环衬和扉页。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是白纸或是色纸,还有很多是美丽的图案。这些绝对不是多余的,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前后环衬遥相呼应,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外一个结尾。因此,教师和孩子千万不要错过。

2. 在阅读中教师帮助幼儿建立文字与图片的关系。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好奇感和探索愿望。随着幼儿阅读能力的增强,可让幼儿从阅读单幅画面过渡到阅读多副画面,在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幼儿进一步观察画面变化,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幼儿根据书面语言――图片较合理的讲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讲述活动,要求能力强的幼儿能够完整连贯的表达阅读内容,还可借助游戏或表演等形式,让幼儿把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并消化,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对字词的理解,教幼儿初步了解某些汉字组成归律,培养探索的愿望,为入小学后正规的文字的认读书写做好准备。

3. 设置悬念,让幼儿对读本进行猜测。

指导幼儿阅读一本图书,并不是将一本书平铺观看和直述。在图书阅读中设置一些悬念,是一件让孩子们觉得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悬念能紧紧地抓住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不断地想知道下一页图书里有什么。其中,猜测遮挡是教师可以运用的增加阅读悬念的好方法。往对猜一猜是什么充满了好奇,图书阅读中的猜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猜测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表达踊跃,有时还会引发争论甚至辩论:猜测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由封面猜书名,由书名猜书中有哪些角色,由书名猜图书的内容,由角色的表情猜测其心理,由角色的表情动作猜测将要发生的事等等。

适当的遮盖,即将画面中的某些角色和场景适当遮盖起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其根据故事的前后联系进行想象和推理,激发其不断阅读的兴趣。

4. 让幼儿主动的提出问题。变教师的提问为幼儿的问题,教师们往往将图书阅读中对幼儿的指导单纯地理解为针对图片的提问。因此预设很多提问,如图片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心里想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但是,幼儿是否真的对教师提出问题的那些地方感兴趣呢 ? 到了中大班可以让幼儿自己来表达阅读中的疑惑,然后进行讨论,让幼儿主动学习。

早期阅读的指导有很多的策略,这些也只是我在自己的学习中,从别人哪里借鉴的一些经验和自己的感悟,我想在我不断的探索中一定能有效地开展好早期阅读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