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金远《出路》:寻找出路,不要忘记来时路……

(2010-06-25 15:26:45)
标签:

杨金远

集结号

出路

金山

美国

华工

内华达山

长城

19世纪

清朝末年

杂谈

分类: 书领时代

 

一曲《集结号》捧红了张涵予,面对美国大兵,他的那句“……思密达”让人记忆犹新,同时,冯导的这次成功转型也让我们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不过,还有一个人我们却忽略了,那就是本书的原著作者杨金远。

 

杨金远,福建莆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近二百万字,出版小说《命里带刀的女人》、《官司》、《突围》和《下南洋》等,并参与制作电视专题片二十余部。

 

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国内权威刊物选载,已连续两届获省政府文艺百花奖,连续四届获省文联、省作家协会优秀文学作品奖。

 

其中小说《官司》被著名导演冯小刚买断版权并改编成电影《集结号》,2007年12月18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首映。

 

2010年,杨金远携着他的新作《出路》再次来到读者面前。本书由新华先锋策划,群言出版社出版,于2010年4月印刷。《出路》是一部辛酸的华工史诗,书写一群寻梦的年轻人跨越生死,抵至太平洋彼岸谋求生存、坎坷筑路的故事。

 http://s1/bmiddle/57ee9afat89d5b58ca1b0&690

清朝末年,狂潮迭起,潜流涌动,外有殖民侵略,内有长毛造反,穷苦百姓身受多重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迫于生计,大批中国劳工卖身给“猪仔馆”出洋谋生,而他们一旦卖身,便不再拥有赎身的自由……

 

唐念祖、李仓和苏文清三个年轻人,试图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不惜跨越生死,成为“猪仔”中的一员,抵至大洋彼岸寻梦淘金。他们和上万华工一起,忍受着微薄的薪资,劳苦受作,时刻挑战死亡的威胁。

 

如今,有很多人因为不曾迈出一步而找不到出路;很多人为了不停地赶路而忽视了出路;很多人走过了泥泞路、冤枉路、错路,才想起回头重新找出路;还有的是可选择的路太多反而不知道该选哪条路……

 

可是,生活在19世纪的中国人,并没有那么多条路可以选,可以走过再重新走。面对变幻莫测的命运、坚硬无比的生存状态,他们只希望凭借自己的坚韧与执着抵力钻出一条“出路”。

 

他们既没有《杜拉拉升职记》那样全面的职场规划,也没有《认识未知的自己》那样宽慰自己的心理学,他们只知道《立足当下》,吃苦、努力、加肯干。

 

他们凭借民族特有的智慧与勤劳,用7年的时间完成了预计14年才能结束的浩大工程,以“修建万里长城”的精神,修筑了一条“改变美国国运”的太平洋铁路。这条铁路不仅被称为“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还被英国BBC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

 

然而,尽管美国华工为这条铁路倾注了所有,乃至生命,但在铁路的竣工典礼上,却没有一个中国人被邀请列席,没有一个人提到中国人究竟为这条铁路付出了多少代价。铭记这段历史的,只剩下铁路两旁那一排排默默无名墓碑……

 

他们自以为找到了出路,殊不知他们早已忘记了来时路,也极有可能迷失了回家的路——就像那首美国民歌《long long ago》(《多年以前》)唱到的那样:可记得我们相会的那条路,多年以前,多年以前。你告诉我你将永不忘怀,多年以前,多年以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