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2月《知音》月末版,自发表《“死”也为儿疯也为儿,一位妈妈的母性情怀》(作者彭翼飞,编辑陈清贫)一文后,立即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反响。
不少读者给本刊打来电话,其中来自福建省福州市的刘女士是一个孤寡老人,阅读完本文后,她给本编写来了厚厚的一封信,表示要认鲁必治为养子,并负责他今后所有的学杂费。
而来自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桐木镇的李霜先生,则别具匠心地给鲁必治邮寄了四双价格不菲的鞋,供他春夏秋冬四季轮换穿……
那么,《“死”也为儿疯也为儿,一位妈妈的母性情怀》一文,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感人的故事呢?
2009年6月10日中午12时许,广西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学生鲁必治,突然接到一个陌生阿姨的电话,让他火速赶到学校附近一个小区的储藏室来见妈妈。鲁必治惊得差点昏过去:妈妈不是在一年前已经跳江自杀了吗?玩这种恶作剧有何意义?
而当鲁必治心急火燎地赶到电话中交待的地址时,竟然真的亲眼见到了妈妈!可是这一次,妈妈却是真的要离开他了,妈妈多活的这一年,只是一场专为儿子设计的“死缓”……
原来,鲁必治的父亲在他很小时,因救人牺牲。为了养育鲁必治并供他读书,母亲坚决不再嫁,并日夜在一个建筑工地和一条臭水沟里操劳。
2007年底,母亲杨启萍在广东省东莞市一个烧烤店打工,老板是一个名叫杨文芳的好心人。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2008年3月之后,杨启萍全身浮肿,连吃饭喝水都十分困难。杨文芳请人强行将她送到东莞两厚街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竟是晚期“慢粒性白血病”!
杨启萍知道这是她长期体力透支、长期与污染物打交道的结果。面对这一“算总账”的时刻,杨启萍惊恐万状:自己死后儿子怎么办?她不禁在杨文芳面前失声痛哭。杨文芳安慰道:“杨姐你不要悲观,你先安心住院治疗,你和儿子感情这么好,老天怎么忍心让你们分开呢?”
杨文芳也有个孩子正在读书,她能深深体会一位母亲的心情,特别是生命垂危的母亲。善良的杨文芳拿出为儿子读大学准备的学费,强行将杨启萍送到住院部住院。住院期间,杨文芳将烧烤店的生意请人打理,自己日夜陪伴在杨启萍的身边,像亲妹妹一样给予照顾。
但只住了14天院,做了两次化疗,杨启萍就决定放弃了。除了不忍心花光杨文芳的钱,她本已十分虚弱的身体也承受不了化疗的痛苦。强行办理出院手续时,她对杨文芳说道:“还是让我回去多陪陪儿子吧。”杨文芳含泪接受了这个要求。
2008年5月初,与儿子分别半年之后,杨启萍回来了。母子相见十分激动,杨启萍久久摩挲着儿子已初现男子汉气慨的脸,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而鲁必治看到妈妈苍白消瘦的脸和头上稀稀疏疏的头发,以为妈妈以前说的打工遇到好人了是为了让自己放心,妈妈在外面一定不知吃了多少苦,所以他坚决不准妈妈再外出打工。
因为他在此前的一次预考中获得了641分的好成绩,达到了上清华北大的分数线,学校特别给了他1000元奖学金,得知鲁必治特殊的家境后,宜昌鑫鼎实业公司总经理何建刚也资助了2000元爱心款,他就用这笔钱在学校附近租房子让妈妈住下,余下的钱交到了妈妈手里。他规定积劳过度的妈妈这段时间只准看电视,不准做事情。
这是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段时间,杨启萍歇息下来了。死之将近,加上浑身乏力,关节酸痛难忍,她没有拒绝儿子为她尽孝心。住校的儿子虽然就要高考了,却有空就回出租屋,洗衣、做饭什么都做,他经常边用搓板搓衣服边唱歌。看到有妈妈在身边儿子那么高兴,杨启萍又幸福又难过。儿子能不能承受失去妈妈的打击,成了杨启萍最大的一块心病。
杨启萍无时不在想自己死后儿子会怎么样。他会受苦吗?他还会有快乐吗?会有人关心他吗?因为想得太多,鲁必治高考前一周,杨启萍原本受过伤的头部又开始剧烈疼痛了,每天半夜都会突然惊醒,然后一个人看着黑漆漆的屋顶哭泣。鲁必治因为高考进入倒计时,晚上住在学校,对妈妈的变化毫不知情。
从5月下旬开始,杨启萍开始买一些佛教书籍,想了解人死后会到哪里去。同时,她开始进一些寺庙,大菩萨小罗汉,所有的神佛她一一跪到,每次一跪就是一整天,以至于两个膝盖都磨破了,鲜血直流。
每一次,她都哭着请求所有的菩萨罗汉,都来保佑她死后,儿子能够正视现实,坚强地活下去,并顺利地走完这一生。
因为满脑子都是死后儿子会怎么样的念头,有一天,杨启萍在江边漫步时,望着静静流淌的江水,她突然想到,不就是想看自己死后儿子会怎么样吗?如果假装“发疯”跳江“死亡”,不就可以看到死后儿子的情况了?如果儿子能挺过来,过得还好,到真正走的那一天,我不就可以了无牵挂了?
能亲眼看着儿子适应没有自己的日子,这个想法令杨启萍非常兴奋,整个身体都情不自禁地战栗起来。她本想等儿子高考完再“跳江”,不影响孩子的高考。但她这惊人的念头一产生,便再也无可竭止,那种冲动越来越强烈,她完全沉浸在自己“死”后的世界,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疯疯颠颠。
度日如年地挨到6月5号,她就像毒瘾发作一样,不能自己,遂于当天晚上“任性地”实施了这一计划。
就这样,鲁必治高考前两天,杨启萍失踪了,亲友们在附近找了一夜不见人影。6号早晨有人在离他们的出租屋1公里路的长江岸边,发现杨启萍的一双鞋子。随后,又有人反映前一晚凌晨12点之后,杨启萍在江边徘徊了好长时间。
鉴于上述情况,大家断定杨启萍是精神失常跳江了。接到这一噩耗的鲁必治无论如何不肯相信这个事实。他们相守的这一个多月,多么温馨啊!妈妈怎么会舍得离开他寻短见呢?可是左邻右舍都告诉他,他的妈妈这几天总是一个人自言自语,又哭又笑,像是又疯了。
那一天,后悔没照顾好妈妈的鲁必治捧着妈妈留在岸边的鞋子,哭得精疲力竭。但他依然不相信妈妈会这样离开他,当天他在悲痛中打110报了案。宜都市陆城派出所对现场进行了勘察,因为无法确认杨启萍是否跳江,公安机关没有对尸体进行打捞。
第二天,一夜未睡的鲁必治强打精神走进了考场。他度过了昏昏噩噩的三天,高考分数下来,他只考了530分,虽然也够一本起分线,但比预考成绩低了100多分,北大清华统统成了泡影。考虑到读书费用问题,鲁必治选报了收费低的广西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2008年8月31日上午,鲁必治在当地政府及众多好心亲友的帮助下,心情沉痛地踏进了广西民族大学校园。直到这时,妈妈依然没有消息。鲁必治的心彻底凉了。
再说杨启萍“跳江”后,隐身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旅馆内。得知儿子挺过了伤痛,得到了学校师生及家乡父老乡亲的关爱和帮助,顺利去了广西民族大学,还在打工发传单挣学费。杨启萍在欣慰的同时,又特别特别羞愧。如果不是自己的“任性”,儿子现在应该是去北大清华啊!
2009年3月,新学期开始不久,杨启萍又给儿子汇去1000元钱,还有一双白色运动鞋,因为她发现儿子脚上的运动鞋已经破了两个洞。每次远远看到儿子穿着她织的红毛衣和她买的雪白的运动鞋,她的心都被幸福和痛苦同时撕扯。她知道,不久以后,再也不会有人为他织毛衣买运动鞋了!
2009年6月7日中午,杨启萍在学校附近的公交车站旁边给一位男士擦皮鞋时,突然昏倒在地。三个好心人一起将她送到附近的广西民族学院医院,因为交不起住院费,杨启萍醒来后就悄悄离开了医院。她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十分清楚,这一次,可能真是大限要到了。如果不是多看儿子几眼的信念支撑着她,可能她早就倒下了。
这一天晚上,她犹豫了很久,在公用电话亭给杨文芳打了个电话,一方面是想再见这个好姐妹一面,一方面也是为了“托孤”。杨文芳放下电话就安排好店里的事,连夜坐车来到了南宁。
第二天早晨,当杨文芳在杨启萍租住的农科院生活小区一间阴暗潮湿的“储藏室”内见到杨启萍时,杨文芳大吃一惊,她不敢想象杨启萍这风吹就倒的样子是如何坚持到了今天!
当天,她就将杨启萍又送回了广西民族学院医院。三天后,检查结果出来,她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已发生急转,目前,已没有任何办法救治了!
“回去吧,住医院的钱,可以让志儿少出去发多少次宣传单啊!”在杨启萍的一再坚持下,杨文芳含泪同意了她的出院请求。当天,她就不顾杨启萍的反对,给鲁必治的寝室打了电话。鲁必治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火速赶到了妈妈租住的地方!
“妈妈——!果然是你!”鲁必治撞开门后,一眼看见躺在床上的妈妈,眼泪、鼻涕和声音一起喷了出来!杨启萍挣扎着坐起来,母子俩紧紧抱着,哭得昏天暗地!鲁必治说,其实从收到那件红毛衣时起,他就怀疑妈妈没有死,收到那双白运动鞋后,他就更加相信妈妈没有死,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妈妈,没有人知道多大的衣服和多大的鞋子他穿着正好合适!
平静下来之后,母子俩从一年前的“假死”谈起,得知妈妈是因为身患绝症,一定要亲眼看到儿子适应自己的死亡时,鲁必治心如刀割。最后,杨启萍充满愧疚地说:“治儿,我对不起你,我一直觉得没脸再见你,我不应该为了满足自己的心愿,就让你那么多年的梦想破碎……”
鲁必治紧紧捂住妈妈的嘴,声泪俱下地说:“妈妈,如果没有你,我就是读了北大清华,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现在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你活着!”杨启萍抚摸着儿子的脸,使劲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鲁必治和杨文芳一起陪着杨启萍。杨文芳负责买菜,鲁必治则亲自做给妈妈吃,还一勺一勺地喂到妈妈的口中。杨启萍精神好一点时,就将这大半年来自己发现的问题一一向儿子指出,并跟儿子探讨做一件事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打零工总是不如别人的儿子,屡屡恍然大悟……
“必治,你看你有这么爱你的妈妈,你为什么要比别人自卑呢?你应该比任何一个人都感到骄傲!以后就算妈妈离开你了,但是妈妈的爱是不会消失的,她就停留在你的20岁,永远停留在这里,哪时候你想摸都摸得到!”杨文芳拉起鲁必治的手,放在杨启萍胸口的心脏处,触摸着妈妈越来越微弱的心跳,鲁必治顿时泪如泉涌……
6月12日晚8时22分,杨启萍突然呼吸急促,涌出大量鼻血,鲁必治紧紧抱着妈妈,呼喊着妈妈的名字,惊恐万状。杨文芳立刻出去找出租车,将她送到附近医院进行抢救。9时56分,医生宣布杨启萍死亡。等杨启萍的遗体推出来时,悲痛不已的鲁必治,却从母亲的面容上看到了一丝恬淡的微笑……(本文为节选)
——《“死”也为儿疯也为儿,一位妈妈的母性情怀》在本刊发表后,全国读者共给鲁必治捐款12000元现金,及棉衣、鞋等物品。收到钱、物的鲁必治非常感动,2010年春节前,鲁必治特意千里迢迢地来到了《知音》杂志社,要当面向本刊及本编表示感谢。
本编先请鲁必治吃了一次自助餐,令我很是吃惊的是,已经21岁的鲁必治竟然从来没有吃过冰淇淋!我一边鼓励他去取了两大盘,一边心酸地说:“好吃,你就多吃点。”
第二天,编辑陈小芳又请从来没有进过电影院的鲁必治,去电影院看了《孔子》和《阿凡达》。随后,我又带鲁必治参加了我们的晚会和年终聚餐……
图文:陈清贫,联系QQ:14628839

——鲁必治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知音传媒集团大院,心情非常激动。

——在《知音》杂志社门口留个影,是他新年的第一个愿望。

——鲁必治坐在我的办公桌前,我说:“你的稿件,就是在这里编辑完成的。”

——鲁必治和本编合影留念。

——右边的是我们《知音》月末版著名的美女编辑严娟。

——我邀请鲁必治参加了我们的年终聚餐。

——聚餐结束,我带鲁必治游玩了我们武汉的东湖风景区。

——鲁必治背后的雕像,就是屈原老先生。

——当天下午,我带鲁必治观看了我们的联欢晚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