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如孩子的第一堂汉字课是这样上

(2009-09-27 22:13:47)
标签:

中华民族

亲子关系

汉字

教育

育儿

陈小芳

陈清贫

分类: 陈清贫时评系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中国为什么所有影响世界的了不起的成就和了不起的人物都诞生在古代?为什么现在所有象征着思想和智慧的伟大奖项都与我们无关?我们看看古人对待文字的态度就可知道一二:

    在古代,凡是写了字的纸,是不能用来擦拭污渍的,废掉不用的纸,只要上面有字,就不能随便撕掉扔掉,更不能被脏物玷污,只能在一个叫字库的地方集中焚烧。而现在,却是一整个民族都对汉字没感情!

    而一整个民族都对汉字没感情又是如何造成的呢?正是因为这个民族的孩子从小就对汉字没感情!没有任何人做着在孩子与汉字之间建立亲子关系的事情!

    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将研究如何吸引孩子对英语感兴趣的精力,放在研究如何让孩子喜爱汉字上呢?一个喜爱汉字的孩子,一个从小与汉字建立了亲子关系的孩子,才真正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啊!

    假如孩子的第一堂汉字课是这样上——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用彩色线条拼出了一个什么?

 

假如孩子的第一堂汉字课是这样上


    小朋友:人!

    老师:对了。这是一个人。现在,我们看看“人”这个字怎么写(取下两只手臂,拼成人)。

 

假如孩子的第一堂汉字课是这样上

    老师:你们看到了吧,组成“人”这个字的笔划,就是我们人的两条手臂。小朋友们想一想,这说明什么呢?(进一步启迪:字跟物体的样子有什么关系呢?)

    小朋友:字是根据物体的样子画出来的。

    老师:对了,老师本来准备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但是你们已经自己猜出来了。我们国家的字啊,最开始都是根据物体的样子画出来的。老师现在再拼一个字你们看一看:   

 

假如孩子的第一堂汉字课是这样上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它像什么啊?(提示:像不像小鸟的爪子?)

    小朋友:像!像小鸟的爪子!

    老师:对了,这个字就是“爪子”的“爪”。老师拼这个字就是想告诉你们,你们说的非常正确,字就是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出来的,所以啊,我们中国的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意思就是说,字像物体的形状。你们说,汉字有没有意思?

    小朋友:有意思!

    老师:好,老师现在就把拼的这个小人拆开,看看它还能拼出哪些汉字:

 

假如孩子的第一堂汉字课是这样上 

    老师:你们看,老师又拼出了“六”、“与”、“土”、“匕”。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拼的这些字都有一个问题呢?(提示:“人”和“爪”都像物体的样子,这些字像不像呢?)

    小朋友:不像物体的样子!

    老师:对了,这几个字都不像物体的样子。原来啊,我们的汉字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全部像物体的样子的,但后来大家觉得写一个字就是画一幅画,太麻烦了,干脆把有些太复杂的字简化了,这样,写一个字的笔划就少多了。你们说,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提示:写字的速度是快了还是慢了?)

    小朋友:快了!

    老师:对了,所以现在我们写字的速度比古代的人快多了。不过,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字不管简化成什么样子,但跟物体的样子还是有共同之处的。你们能说出这个共同之处是什么吗?(提示:你们看,我拼的这些字,全部是用拼“人”这幅图的彩色线条拼出来的。你们说,字和图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

    小朋友:都可以用线条拼!

    老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中国汉字最大的特点,全部是由线条组成的。有直线条,也有曲线条。横和竖都是直线条,撇和捺都是曲线条。而小朋友画画的时候,是不是也用的这两种线条呢?

    小朋友:是的!

    老师:所以啊,组成汉字的线条,也是组成小朋友熟悉的这个世界的线条。你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看到的就是这种线条组成的世界。你们对组成世界的线条感到熟悉和亲切,那对这些线条组成的汉字呢?你们觉得亲不亲切?

    小朋友:亲切!

    老师:那你们愿不愿每天亲近它们呢?

    小朋友:愿意!

    老师:好,那老师以后就每天教你们认识几个汉字好不好?

    小朋友:好!


    作者:陈小芳,整理:陈清贫,联系QQ:1462883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