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年前的1984年,对于正读高二的我,面临这样一个选择:第一,和已经改为三年制的高三级学生一起参加高考;第二,改为三年制重读。当时在班上成绩大约排第八的我,实在没有推倒重来的耐心,于是决定孤注一掷地参加了高考。
结果,我们班一共64人参加,最终只有两人考上了大学。落第的一部分从此走向了社会,一部分选择去读技校,而另一部分则选择了复读。在整个高中时期,我的第一个同桌叫黎彤,第二个叫王新国,都是我很好的朋友和玩伴。
在那一年,我们各奔东西,王新国选择子承父业地去当了锁匠;黎彤选择了从三年制的高一起重读;而我,则选择远离家乡,逃离般地去当了兵。记得离校前,我满含热泪,偷偷地在校园内转了一圈,然后准备静悄悄地离别而去。
没想到,当我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到校门前时,却发现黎彤同学正守在门口。他看见我后,走上前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头,从身旁拿出一个书法条幅来,递给我说:“送给你的分别礼物,要多保重。”
我接过来展开一看,正是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漂泊湖南时于潭州(治所在今长沙市)与李龟年相遇,写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我当时就读的学校叫孝感三中,我家则住在黄陂路口,回家时要路过一个部队大院。黎彤便是在这个部队大院里长大的,所以,每次放学回家,我们都会结伴同行。
1984年夏分别后,我当兵离开了孝感;而黎彤则在两年后考取了哈尔滨的一所大学。这中间完全失去了联系,直到大约五年前,他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我的名字为止。
没想到在重新取得联系的五年间,阴差阳错,一直都没有见面的机会。直到2009年的7月,我们才在阔别25年后,再度见面!这一次,黎彤是带着老婆孩子,从珠海赶回孝感看日食,顺便来武汉看我的。
等终于重逢时,我们在路边远远地就互相认了出来,然后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作者:陈清贫,联系QQ:14628839

——25年后,我们终于再见了。不过,两人都心宽体胖了。

——在我家的碟墙前,我和黎彤夫妇合影。

——黎彤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哦。

——黎彤一家这次运气很好,在孝感,开始还有些薄云,后来万里晴空。

——以下为黎彤拍摄的整个日食过程,非常精彩!他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