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清贫
陈清贫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896
  • 关注人气:12,3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行星撞毁说”发表12年(图)

(2011-05-08 10:12:21)
标签:

纪年

玛雅星

玛雅

玛雅星空

行星撞毁说

太阳系

探索

陈清贫

文化

分类: 陈清贫散文系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对我们而言,人生感觉最不可思议的,莫过于生命的诞生和意识的觉醒。细想一下,我们都由分子组成,而分子则由原子组成,原子又分为质子、中子、电子,再细分下去,则变成了夸克……最近有一种说法,物质的最终极,都是由弦状能量弓子组成。

    如此这般,夸克也好,质子、中子、电子也好,原子、分子也好,都仅仅只是一种压缩能量的聚集,而我们原本是一场“空”?是在“空无”中,由来无影、去无踪的能量聚集而成?一切的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所在”?

    这里面最让人惊异的是,这数以百亿千亿万亿的原子、分子,当它们以一种无比复杂的结构组合在一起时,竟然能产生一种规律性、持久性的互动,这就是生命。而在生命进化的最后,则是自主意识的诞生(精神)。

    也就是说,当数以百亿千亿万亿的原子、分子,以一种无比复杂的结构组合在一起时,就能在“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中,诞生出“虚无缥缈”的精神(灵魂)来。这到底是一种必然,还是偶然?

    这万千自主意识中,有一个“你”,有一个“他”,当然,也有一个“我”。而曾几何时,我们才能感受到“我”就是“我”?那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可是灵与肉的结合?

    记得在初中时,我第一次在夜深人静时意识到了“自己”,世界仿佛以“我”为中心,只能以“我”的视觉来观察这个世界。而“我”看不到的地方,我曾天真而固执地认为不存在。

    然而,很快我就知道,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远远不止我一个人,我只是其中并无多大特色的一个。这种发现,曾经让我很沮丧。

    天地轮回之间,我究竟是谁?我为什么会觉得“我”是“我”呢?

    在这样的思索中,我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探求生命的意义,及宇宙的奥秘。记得以前没有电脑,更没有网络,我每每有空就去图书馆。关于天文,差不多看了三四百本书,记了12本笔记。然后,背着望远镜,去郊外观测。

    1999年5月,我提出了“行星撞毁说”,在北京通过了论文答辩。随后,发表在《中国科学导刊》及《飞碟探索》上,并作为新闻上了香港《大公报》、《奥秘》、《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等报刊、电台、电视台。

    接着,中国画报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探秘古文明系列——探寻玛雅》,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出版发行的《飞碟探索25周年典藏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世界文明探秘(图文珍藏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世界五千年未解之谜全集(二)》等书籍,也均节选、收录或介绍了我的文章《被撞毁的玛雅星》。

    还有中国画报出版社《宇宙未解之谜》一书,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宇宙神秘现象未解之谜》一书,《星球宇宙之谜》一书,都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我及我的的理论。

    到2008年底,我的朋友、作者邢国铭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上,看见我的名字和很多科学家的名字同列,非常激动,回来写了一篇杂文《普通人能否不朽》,发表在很多报纸的副刊上。

    再后来,一些杂志上出现了关于我的连环画,甚至还有少儿画报上,有我的故事,还号召小朋友们向“陈叔叔学习”,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随后,中国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刊出科幻大作《撬动星球的人》,故事便是在我的理论上演绎。我本人的形象,被作者演绎成一个挽救星球的科学家,名叫“亚力克•陈”。

    接着,网络出现各种长篇小说,如发生在“玛雅星”的《变身事件》,还有和“玛雅星”有关的《中国军刀》,《星级贱人》,《抱火追仙》,《玛雅星的黄昏》,《朝圣(原名:西楚霸王大战外星人)》,《翎•卡•羽》,《星际贱医》,《天地混沌》,《天魔大战》,《星河战队》,《星域》,《灭天》,《医域仙途》,《重返古玛雅》,《针灸也疯狂》,《乱世》,《致命阻击》,《天书》,《柳轻侯的故事》,《异界独角兽》……
 
    “玛雅星”和“玛雅星空”,作为新名词,都被收入了百度百科。

    如今,12年过去了,我偶尔在书店翻书,时常能翻到自己的名字。渐渐的,“玛雅星”成了一个常用词语,我提出的“行星撞毁说”成了常识。而我,默默地,有了一点走入历史般的、不朽的感觉。

    虽然,度过了无数寂寞的时光。虽然,饱受了无数的质疑和挖苦。但,尘埃落定之后,一切都是值得的。

    所以,我们永远不要忽视了自己的天分。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大多数人没有把自己的天分挖掘出来,是受自己心理作用的影响。

    相信自己:我能行!

    文图:陈清贫,联系QQ:1462883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行星撞毁说”刚提出来时,全国上百家媒体报道了此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迄今,数十本书籍收录了我的经历和我的理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的头衔,由“中国青年”,渐渐变成了“青年学者”。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的理论,还被人写成长诗,画成连环画,写进无数的网络小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事业梦想:成名垂青史的天文学家                梦想2008:在苍穹深处寻找我是谁

 

邂逅“自己”:我渐渐走进了未来                再次邂逅自己:我渐渐走进了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