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沈阳世遗会开幕式世界遗产博客征文世博园室内展馆陈清贫 |
分类: 陈清贫日记系列 |
在逶迤穿行了整个世博园后,游览车停在了两个大的建筑面前。一个帅哥举着“新闻媒体”字样的大招牌,在那里召集众人集合,然后,列队鱼贯而入第一个室内展示厅。
据介绍,博览会展陈列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设2馆3场。1号展馆包括中国馆、亚洲馆和非洲馆,2号展馆包括美洲馆、欧洲馆、大洋洲馆。3个展示场地分别为中国准备申遗项目的展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民俗文化的展演现场等。
在我们进入1号展馆后,领队的导游对我们说: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对世界遗产名录全面的现场展示,在此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没有在其他国家举办过相同规模的活动。这次沈阳世界遗产博览会将持续4个月,10月9日结束。
导游还强调说: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至今为止,世界上已有180个缔约国、138个世界遗产拥有国和830项世界遗产。
而中国则更是堪称世界遗产大国,全国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共33项,其中包括文化遗产24项、自然遗产5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此外,还有昆曲、中国古琴艺术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导游满怀激情的介绍,我们开始了对整个展馆的参观。第一感觉是里面空间非常大,第二感觉是物件摆放合理,第三是游览非常方便。我们只需头脑一根筋地沿展示顺序往前走,就能不重复地观看完整个展区。
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第一是平遥古城展区。这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汾河上游,它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至今有2700多年历史,199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从展区建筑和模型上来看,平遥古城的布局独具特色。它是仿乌龟形式设计的,寓意长寿不老,坚如磐石,因此也称“乌龟城”。城内的街道与民房是按龟甲上的八卦图案设计的,经纬交织,井井有条。街道呈十字形,商铺沿街而建,民居均为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它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汉民族传统城镇。
尤其让人惊艳的是,平遥古城展区到处都是小红灯笼高高挂,在室内暗弱的灯光映照下,呈现出一个惝恍迷离的梦幻感觉。如果不是抬头可见头上的穹顶,几疑真的来到了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印象第二深刻的,是位于咱湖北境内的武当山古建筑群展区。
武当山,坐落于湖北省丹江口市,199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是人们向往的“天下第一仙山”。原名“太和山”、“仙石山”,相传是上古时代玄武大帝得道成仙的圣地,因此,人们认为“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名“武当”。
800里武当山主峰天柱山,海拔1612米,如擎天宝柱,周围72峰俯首倾向天柱,呈现万山来朝的天然奇观。
展区让人啧啧称奇的是,群山之中,松柏之旁,有三个白衣道士凌空若隐若现。他们步调一致,每每打完一套刚柔相济的武当拳后,再飘然不见……
我惊讶地问导游,导游笑着回答说,是激光打在一道透明的帏幕上所致——呵,真是高明!
不知不觉,率先参观完1号展馆后,我迫不及待地自己跑向了2号展馆。没想到刚开始参观老外们的文化遗产,就感觉裤兜里的手机震动了起来,掏出来一接,是林红英打来的:“跑哪里去了?快过来1号展馆门口集合,吃饭去!”
不说则已,一说真觉得有几分饿了。于是,三步并作两步,跑向集合区域,然后步行到棋盘山下的一个餐厅。烈日炎炎下,小帅哥jimmy举着相机跑在最前面。这小子摄影很棒,构图、选角都有一套,看他拍摄的照片,那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洗礼。
我们一身是汗地来到了主办方指定的餐厅,那里正如他们自己说的那样:“这里环境一流,饭菜三流,请大家原谅……”
事后我们都说:主办方半句话都没有说错,这里室内绿色植物和奇花异草掩映,还有小桥流水勾连,环境确实是一流;至于饭菜嘛,那味道实在不敢恭维,是名副其实的“第三流”。
饭后继续参观2号展馆,印象最深的是复活节岛上巨大的石像。这些石像是1722年荷兰人罗格文在一次航海中无意发现的,岛上石像共有1000多尊,最大的一尊石像高22米、重400吨以上,最轻的也有几吨重,平均重量60吨左右。
复活节岛是一个远离大陆的、面积仅118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火山密布,土壤贫瘠,最多可供5000人生存,这么一点人有什么力量来雕凿这些平均重量达60吨的巨大石像?又怎样把这些石像从几公里、十几公里外的采石场送到陡峭的海岸边?
近三百年来,这些疑惑让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至今成迷。
而三百年后,清贫站在这一些鬼斧神工的人类奇迹面前,情不自禁地再一次感慨万千……
(未完待续)
预告:本系列还有“沈阳故宫篇”、“清昭陵篇”和“时空穿梭篇”,请大家拭目以待。
图文作者:陈清贫,联系QQ:1462883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