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休闲谈天说地友情故事会思维陈清贫 |
分类: 陈清贫日记系列 |
一次在杭州出差,清贫认识了当时在《山海经》杂志当编辑的郑继文。郑继文是湖北孝感人,是我老乡,比我略大。交往两次后,就成为了很铁的朋友。
后来,郑继文去了上海《故事会》,于是,我每月都有新的《故事会》看了;而他,则自然每月都有新的《知音》和《打工》看了,呵呵。
记得读高中时,我们寝室里的同学每月都要轮流购买杂志,有《故事会》,还有《辽宁青年》等。那时这些杂志可真是我们贫乏生活的精神大餐啊,几乎每一本都要翻得破烂不堪,才能最终回到购买者之手。
当兵后,就很少有机会看,但偶尔碰上了,还是会看得津津有味的。时间长了,陆陆续续还在《故事会》上发表了几篇作品,算是圆了高中时代的一个文学梦。
今天,在书架上随手翻出了一本郑继文责任编辑的《故事会》。先看了14则笑话,然后看了文摘类的、三分钟典藏故事,竟然对以下三则有所触动:
1903年的一天,俄国沙皇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克里姆林宫空地的中央,有一个哨兵笔直地站在那里,沙皇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有何理由要在这个地方设置一个岗哨。
沙皇将警卫队的队长传召过来,询问他为何要在这里安置一个哨兵。队长回答说,上任队长就是这样安排的。沙皇要求他务必查出真正的原因。
警卫队长经过多天调查考究,终于弄清楚了真实的缘由。时光返回到公元1776年,叶卡捷琳娜女皇散步时,惊喜地看到了春天的第一朵小花正在现今士兵站立的那个地方盛开。于是,女皇命令警卫队长:“在这里设一个岗哨,好好守着,别让任何人踩到这朵小花。”
从那时起,克里姆林宫空地中央的哨所便一直保留了下来,沙皇过问的时候,它已经整整存在了127年。
这就是传统的力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可忽视的力量。
美国加州有位女人养了只珍贵的鹦鹉,非常可爱,但这只鹦鹉有个怪毛病,常常咳嗽,声音重浊难听。女主人十分焦虑,带着它到处看兽医。
不料检查结果表明鹦鹉完全健康,没有任何毛病。后来总算弄清楚了,问题恰恰出在这位女主人自己身上,因为她经常抽烟,经常引起咳嗽,这只鹦鹉只是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女主人的声音。这女主人知道后,立即戒了烟。
人的通病,总觉得错误在别人身上,自己肯定是对的。这种自觉不自觉的“自我中心”是许多争端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个炎热的中午,一个哑巴正在河边的一棵柳树下乘凉,忽然,他看见一个瞎子一步一步朝河边走去,眼看这个瞎子就要掉进河里。
瞎子的头被打破了,鲜血直流,他倒走几步,想回头看看,但什么也看不见,于是破口大骂:“这是谁干的?谁干的!!”
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
瞎子骂累了,他的头需要包扎,于是又朝原路走了回去。
他只知道自己挨了打,却不知道有人用块石头救了他的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