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苏有朋 镜头背后——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
(2015-04-23 13:43:58)
标签:
娱乐明星专访苏有朋电影左耳 |
统筹/文
摄影助理
场地支持:北京熙贤斋
《旅伴》2015年4月刊,总第200期
http://s5/bmiddle/001BP7ywzy6RICkrmVC74&690
成为导演
在这两年风头正劲的光线传媒“明星导演计划”的名单里,苏有朋的名字赫然在列。然而两年前的某一天,当一份导演工作邀请递到苏有朋的手里时,他的反映比身边任何一位工作人员都惊讶:“找我做什么导演?搞错了吧。推掉推掉。”
“好歹跟人家见一面再决定。”在经纪人的催促下,苏有朋抱着一种怎样也不会答应的态度赴宴。“毕竟到了我这个年龄,人生是时候开始做减法了。”苏有朋说。更何况,在他的人生里,也从未有过做一名导演的打算。
那次会面中,在老板们滔滔不绝地陈述之后,似乎再没有不答应的理由。“在导演领域里是个新人,而老板们告诉我可以放心,因为已经为我打点好了一切,仿佛我只需要坐在监视器后面看看就OK了。”苏有朋说。此后的几天里,苏有朋开始在自己的脑海里筹划电影的蓝图。而在第二次与投资人的会面中,当他把自己一切的想法陈述一空后,项目却发生了改变——原先的项目被一部叫《左耳》小说替代。而《左耳》是什么?对于大多数85后来说都很耳熟能详的小说,在苏有朋眼里却是极其陌生的。“我听说过这小说,他们聊到这里,我想这是一次不错的机会。”苏有朋经纪人告诉记者。点击率、粉丝量、票房预期……投资人所勾画出的一系列庞大数据让坐在一旁的苏有朋听得不可思议。但就是这样一件看上去与自己毫无关联的事情,却落在了他的头上,也让这近三十年的演艺生涯发生了一次改变。
当时正值综艺节目《达人秀》的录制,苏有朋与赵薇同任嘉宾。录制空当,苏有朋与自己的这位老朋友谈起了《左耳》。当天晚上,赵薇就把小说看过一遍,并在第二天告诉苏有朋自己的想法。“她说以她的经验来讲,这本小说似乎很难改编成剧本。”面对这样的回复,虽然有些泄气,“但既然已经决定接下,还是要努力做好。”苏有朋说。
很快,苏有朋组建起了自己的核心班底。“真正操作之后才知道,完全不是当初说好的‘坐在监视器后面看看’就可以的。导演的思想要渗透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当中去,这样才能保证整体都在往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而事实也证明,如果哪里没有顾及到,那边就确实会出现问题。”苏有朋说罢,爽朗地笑了起来,继而补充道:“你知道,我是处女座的。”http://s8/bmiddle/001BP7ywzy6RICyGABN47&690
“离经叛道”的尝试
有人拼命地想成为偶像,有人拼命地想甩掉这个帽子。苏有朋便是后者。
出道27年,“偶像”这个词曾在大多数的时候让他感到头疼。演技不太行,唱歌总跑掉,光靠一副外表——这不仅是当下人们对偶像的惯有定义,在上世纪90年代,依然如此。“你知道我这些年为什么做了这么多离经叛道的事情?还不是为了证明我不是靠脸吃饭的。”苏有朋长舒一口气,“好在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再叫我偶像了。”
导演的身份让苏有朋的演艺生涯有了一次全新的尝试,这许多年来他所积累下的价值观与对人生的态度也得以借此找到了出口。而另一方面,演员身份的他,口中所说的“离经叛道”,指的便是近几年他所出演的一系列形象可能不那么帅气,却令人拍手叫好的角色——比如《风声》中的名伶白小年、《康定情歌》里的李苏杰、《杀生》中的牛医生、《甜蜜杀机》中贪生怕死的警察王志毅等。
在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2009年苏有朋在电影《风声》中对白小年一角的成功塑造,这不仅为他赢得了专业奖项的肯定,更让观众们开始意识到,原来苏有朋这么会演戏。“我觉得没有经过白小年,一些艺术片,或者拍严肃电影的导演,怎么会想到我呢?他们不会想到苏有朋可以胜任这件事情。所以我也挺感谢这个角色,帮我开了一条路。”
然而即便过了这么多年,即便是在电影《左耳》的宣传期接受访问,“从头忆起”依然是媒体热爱的主题。“我前两天还在和我的同事们讨论,现在依然还有那么多访谈要我去讲小虎队的故事,重复了这么久,观众不会烦吗?观众不会质疑难道你苏有朋只有这点故事可讲吗?”然而,当身边有人告诉他,当音乐响起依然会感到热血沸腾时,苏有朋一脸惊讶的表情。在他看来,从来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他没有太在意过结果如何,甚至没有意识到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已经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标记,纵使岁月流逝,青春却已牢牢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与脉搏一起跳动。
前一阵他还参加了《开讲啦》的录制,面对这档演讲形式的节目,工作爱“较真儿”的苏有朋的内心又充满了焦虑。“以我现在的年纪,经历很多,我也有我的信仰。但每个人在每个人生阶段,都会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而时间是有限的,我没法说尽我的态度,面对台下坐着的年轻人们,我究竟要像他们表达哪一种价值观呢?”苏有朋摇摇头,他对自己那天的表现不太满意。而这一幕,看的人像坐上了时光穿,穿梭回到了20年前,不禁想到了当年那个曾经因为学舞总是慢半拍而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乖乖虎。
如今,苏有朋已过了四十不惑的年纪,偶尔也会感到生活有些无聊,对事物的新鲜感也逐渐降低,但他仍然保持着对内心的修炼,让自己学会放下,保持乐观。
对话苏有朋
《旅伴》:除了演员年龄更加贴合角色本身外,《左耳》与其他的青春片有何不同?
苏有朋:在看小说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关注青春期感情的懵懂,反而是青春期萌发出的人物性格、内心变化,以及看待世界的角度与价值观更吸引我。在我看来,它是一部挖掘内心的剧情片,不是一部简单热血的青春片。
《旅伴》:做导演对你来讲是一种自我突破吗?
苏有朋:我是个做事比较纯粹的人,通常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也不会去想接下来这件事会给我什么,只是尽力去完成它,做到无愧于心。同时我也相信,当你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然会带来好的结果。那么这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所谓的突破,但对我来说只是完成了一件事情而已。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会抱有一种随缘的态度。做电影导演,如果做成就是做成,如果尽力也不行的话,我可能就不再继续了,因为做导演也并不是我的人生目标。所以我觉得不用说是突破吧,人生中有太多的第一次等待你去尝试,这不过是又一个第一次的尝试吧。
《旅伴》:没出道之前的你是怎样的状态,会有像《左耳》中类似的故事吗?
苏有朋:我小学就开始近视了,到小学毕业就已经650度了,初中毕业就已经800多了。刚上初中的时候一度开始想学坏,想去交往坏同学,爬墙什么的,但是我爬不过去。那一阵子我有成绩掉到班里第8名。初二下学期我转到另外一个学校去了,就开始变得特别认真学习。我记得初二下学期整个学期的所有数学考试,不管是月考还是期末考,或者是自己买的练习题试卷,我全部都能拿到一百分。我们又是男校,所以没什么青春期的懵懂。但是我们隔壁就是女校,初三毕业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戴隐形眼镜了,不再戴那种像青蛙的近视眼镜了。当时我们班的坏学生就那着毕业纪念册的照片给隔壁女校的同学看,回来的反馈是说女校的学生觉得我很可爱。但我就觉得我哪可爱,我好丑。所以初中那时候就是念书和打篮球。
《旅伴》:听说你对《左耳》中演员的演技有高要求,那么怎样的表演在你看来是好的?
苏有朋:自然生活吧,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不要舞台化,也不要电视剧化,更不要做作,这其实很不容易。
《旅伴》:电视剧化是什么意思?
苏有朋:电视剧的优缺点是一体两面的。我认为电视剧表演有时候会有模式化,但这种模式化呈现出来的又会显得很生活。但我想要的生活,是真实的,不是模式化表演呈现出来的。
《旅伴》:你现在如何看“偶像”这个词?
苏有朋:现在已经不太关我的事儿了。已经没有人再管我叫偶像了,我已经没有被这个词框住了,也就不在意了。但是现在我再看一些当下的“小鲜肉”,新生代偶像,我觉得挺可爱的啊,跟当初这个帽子扣到我身上的感觉完全不同了。看别人,觉得偶像挺好。
《旅伴》:当年因为一部《还珠格格》,你和赵薇、林心如至今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再因为一起拍了一部电视剧而和谁成为长久的朋友,好像很难。
苏有朋:那时候拍电视剧的时候条件比现在艰苦的多。不像现在酬劳可高了,那时候酬劳特别低,在剧组地位特别低。而且那时候年纪小,心里防线也少,人年纪大了之后,会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心里防卫也会更多。而且那时候大家都不是什么大明星,容易亲近。但后来去一些剧组,大家都是明星了,明星就会有很多人簇拥着,就比较不容易走近。所以其实大家都一样,都是小时候的同学、朋友会更亲近。
《旅伴》:青春令人怀念的并非只有年轻的容颜,更多的应是一颗蓬勃的心。在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我们如何保持内心的单纯?
苏有朋:为人处世除了内心的修炼,我想更多的还是本性的部分。我有一部分看的挺开的,比较早熟,但是有一部分还是挺幼稚的。像名利、身外之物,大起大落几次之后,在这方面可能我比很多人看的还要再淡一些。幼稚的部分就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很多时候我认为自己还是很单纯的。而且知道现在有一些部分我依然是很坚持,一定不会改变的,比方说诚实之类的,是我坚持要做的。为人处世方面,我到现在也还是没有很圆滑,我不太会应酬,也不太会说应酬话,也不喜欢那么去做。
http://s4/bmiddle/001BP7ywzy6RICCq1eHe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