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脉手环》——由一本书引发的台前幕后:感恩+纪念

(2010-08-04 09:28:28)
标签:

感恩

纪念

人脉手环

人脉

社交

职场

晋升

人脉圈

图书

出版

前两天,8月2日,《人脉手环》正式上架了。目前除了当当和卓越还要再等几天外,北京地区比较大的书店,比如的西图、王府井、中关村……总之你能想得到的大书店都已经上架了。

《人脉手环》上架至今已经三天了,宣传攻势还未全面展开,由于是新书统一照惯例对待被委屈地塞进了茫茫书架之中。我非常感谢大家的大力支持,使得仅上市三天就已有销售突破,这对于我这个新手来说,真的也是可喜可贺了。

回看制作《人脉手环》的这十个月,真的是有苦有乐,当然,好在乐还是占了大多数的。

2009年9月底,在朱宇老师的介绍下我结识了师兄林少波。记得当初在想这个选题的时候,问了很多次身边朋友的意见,才最终确定下这个方案。这本书的目录中的一些内容也来自于朋友们的提供。我问他们,关于人脉建立你们最想知道什么?他们说得很具体,很细致,也很实际。这与我们这个选题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当初我们就是要写一本不同于市场上的人脉书,我们不想再说教,不想再大谈人脉的重要性,我们只想讲方法,我们的案例要很实际,我们的人物要很真实,我们的内容要很实用,我们的故事要很便于模仿、很具有代表性、普遍性。

2009年10月底,我在QQ上采访了《人脉手环》中的第一个人物——有“中国第一专栏作家”之称的罗西老师。对于我的第一位采访者,当时真的感觉很紧张。不过罗西老师是个非常温和的人,处处都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友好,对于我这个经验不足的新手,他真的是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也许是我的努力或者是真诚感动了罗西老师吧,也或许这就叫缘分,罗西老师并没有为难我,他理解着我,并给我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与更多的机会,以至于有了之后我们在《创业天下》杂志中的多次合作,对于这些,真的让我很感恩。我猜想,也许正是因为罗西老师经历过很多,体会过很多,才有了他今天平和的心态,才有了一颗包容的心。

在QQ上采访的另外一个人物,便是《现代计算机》杂志的执行副主编、互联网专家陈佼老师。我不知道如果我用“玩出来的精英”来形容陈佼老师他会不会不高兴,但是说真的,一直以来我都很佩服这些“看似在不经意间”就走向成功的人,他们勤奋着,而他们又是那么聪明。记得陈佼老师那会儿看到我QQ资料里的年龄后,对我说,你还是大学生吧。我当时心里真的是一惊,心想,完了,人家觉得我不够格儿了。我战战兢兢地回答道恩,是。没想到陈佼老师人很好,不仅不嫌我小,还介绍了如何用QQ把自己包装得更成熟的方法,真是让我很惊喜。在这本书中,也许你能在陈佼老师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但是能否成为下一个陈佼,就要看你学不学得会他的方法了。

在通过网络采访为数不多的人当中,对于纽约大学上海中心主任、经济学副教授Jack Marr的采访是最为一波三折的。如果我现在还说我的英语真的很烂,估计这话只有真正熟悉我的人才会说这真是正确的自我认知。Jack是个非常随性的人,以至于我总是“抓不到”他。我们的采访分了3次才得以完成。在我饥肠辘辘的时候,他还对着镜头举着个大汉堡吃,还告诉我非常的yummy,我真是恨不得把手伸到屏幕那端抢过他的汉堡来啃两口。同样Jack也是个非常有激情的人,他绝对可以成为一个激励大师,这点我深有体会!我们的采访经过3次才得以完成的最大原因就是经常跑题。我告诉Jack我想去印度旅游,但是听说那边很危险,于是Jack便开始一通鼓励我,以至于最后说得我真的有那个冲动立马背个包买张机票就飞了!跟Jack的相识真的是纯粹的缘分,纯粹的巧合,而我,真的很高兴,也感觉自己很幸运能与Jack有着交集,能够得到他的指点。

《办公室有鬼2》等一些前一阵比较火热的小白领话剧都出自我的这位王甦姐姐之笔。怎么说呢,也许是因为很熟悉了,采访、沟通在我们之间都变得很简单。在她面前我没有一丝紧张,很是放松。要谈到配合,她也绝对是倾尽全力,说到办到。热心肠、能力强,人靠谱,是我在她的众多优点中总结出的三大优点中的优点。在今天,为什么总有些人在抱怨工作不好找,而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在几份工作间挑来挑去?如果你能看懂王甦的例子,如果你能试着放宽你的心,如果你能真的照着她所说的去做,那么别人也真的很难找到理由再把你拒之门外了。

21世纪中国广告界策划三雄之一,徐大伟老师。他是我们的第一位面对面采访者。记得那天,迷糊的我从地铁出来还给自己拌了个跟头,是踩着点进的咖啡馆。看到林少波和徐大伟老师早已在那里等着我,真的是不好意思极了。好在采访一切顺利,不,应该说是非常棒!一开始还在我身上存在的局促感很快就被徐大伟老师的开放与激情所感染了,也有种要跃跃欲试侃侃而谈的劲头。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们的能力已经不仅仅限于显现出来,他们还能感染他人,带动他人,徐大伟老师,就有这样的能力。

结束了上午的采访,当天下午,我们又换了一家咖啡馆采访资深人力专家、知名情感咨询师张薇薇小姐。薇薇姐为人很谦和,很有亲和力。与她交谈,就仿佛是在与熟识多年的邻家姐姐一样自然。她对人谦逊有礼,但又不会过分,热情有度,言谈举止之间完全不会让人感到不适。在图书的制作过程中,她也对我们表示了充分的支持与理解。如何四面逢源?看看人力专家的做法,想必你也可通晓一些。

在采访过程中,除了罗西老师、陈佼老师、Jack的采访是通过QQ、Skype等软件进行的外,捷通华声董事长张连毅先生、知名日企北京事务所所长赵宏宇先生是通过邮件来完成的,国家人力资源市场研究室副主任陈建辉先生则是通过一次简单的交谈。他们三位反复强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如此也见。成功者就是这样,他们时刻将大部分经历灌注在他们的事业上,用能力说服他人,用诚信感动他人,用行动影响他人。

要说到在采访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那次采访“去哪儿旅行网”的副总裁,戴政大哥。经过几次练兵,以及对于戴政大哥资料的整理,让我冒出了想要自己试一试的念头。但人家堂堂一个副总裁,怎容得你去耽误时间?尽管准备妥当,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于是拉上了一位好友,身边坐个人,心里总是踏实。当我看到这位副总裁时,脑子里就蹦出了“大哥”这个词,因为他没有一点总裁的架子,就是一副大哥的样(可不是黑社会那种…)。戴政坐定之后,我们的采访没有废话地开始了。他的语速很快,节奏很快,在采访过程中,让我这个慢性子也变成了上紧发条的木偶,1个小时之后真的是要大脑缺氧。在一次《创业天下》的稿子中,罗西老师交代给我写一篇文章讲老板们的人脉心经,题目叫《成功者越成功,失败者越失败》,在这篇文章中,我选取了三个人:徐大伟老师、林少波师兄,还有戴政大哥。在文中我写到:戴政的阳光是透在骨子里的,很难有人不喜欢他。的确,就拿我与那个通往的朋友来说,回来的一路上我们都在谈论“看看人家成功人士那骨子里透出的魅力”。激动之情,无以言表,简直就是两个小粉丝。

对于新锐潮流杂志《型格》的程旸主编的采访也是周折几次才敲定。牵线搭桥的是我的朋友顾晓萌,她是《型格》杂志的实习编辑,虽然实习,但是非常努力,对于潮流时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绝对一个潜力股。在她的帮助下,促成了这次采访。程主编这个人很直接,也很有意思,喜欢开玩笑,但是采访起来绝对一句废话没有,且句句给你想要的答案。昨天看到程主编的微博时,内心一阵波澜。在这里,我只能希望您能谅解。我也只能说,下次一定会更好。

最后,不能不提的是对于我的偶像——优秀的社会记者、著名评论人何东老师的采访。关于采访间的一些故事在书中已有提及,这里亦不再多讲。在接触何东老师之前,对于我来说他就是一位我的偶像。在接触何东老师之后,我更是把他当做人生道路或者是职业方向上的导师。就像最初发采访邀请信中写的一样,我说“也许您的一句话,就能为广大青年指明茫茫路途中的方向”。也许您没有发现,但是真的,有时候小到一个观点,就可以改变年轻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对于何东老师,我最后只想说,感谢这一次机会让我得到成长,如果有下一次,下次定更好。

在这本书中,我们无法掌控一切,但是我们在尽全力做好我们可以掌控的事物。在无尽的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依旧是学生,我们也依旧在学习。

昨天,因为回想到10个月的制作过程心情突然变得非常低落,曾碰过壁,曾被人因为我年纪轻而请出过,曾为图书的制作失眠过……是的,这本书的出炉真的不容易,也许在长者看来一切顺理成章,而对于我来说,每一天都在奔跑。不过,我想我是幸运的,就像林少波师兄所说,生活偶尔给你一些斜风细雨,总要比给你一次狂风暴雨好。挫折也是一种人生财富。的确,我想尤其是对于当下青年人来说,社会让我们少了太多磨练,家庭为我们挡了太多风雨,有些年轻人的承受能力甚至是吹弹可破。

写到这里,我想说,每一次的付出都是汗水,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值得,所谓好坏因人而异,所谓成败,尽心者自应得之。

http://s2/middle/57eb5710t8cf9218c6c4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