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每年的1、2月,赛马界相对冷清,没有重要的级际赛,可以放松一下。趁着不用记录比赛,得闲写一些赛马相关的介绍文章,不敢说相当专业,只求抛砖引玉,欢迎批评指导~其实国内并不乏对马术及赛马业有着想法和见解的朋友,大家可以到骏马汇浏览王振山老师的博客,一些基础的知识都会有所了解的。在国内开展商业赛马等许多问题上,大家都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我不想再阐述相同的观点。希望通过风趣幽默的介绍和具有知识性的评论,可以让更多的朋友多方面了解赛马运动,进而喜欢上这项运动。这样一来不会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憾,也可以弥补国内相关信息的不足,希望大家支持!
央视曾经报道过一位香港老马迷,多年坚持现场观看赛马晨操并做记录。在一些论坛看到有年轻马迷纷纷质疑这样做对投注是否有帮助,并询问如何通过晨操判断马的状态。个人观点,晨操作为马匹备战的重要环节,值得重视。是缩小投注范围,增加投注信心必做的功课。近些年来随着电视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从多种渠道了解晨操状况,关于晨操的报道分析也越来越详细,虽然不如现场观看更为直观,但可以反复观看并做对比,效果也是不错的。在做过血统、场地、往绩分析等帐面工作后,通过观看晨操状况,有选择地保留3-5匹有力马,是投注者应该做的。而对于马评家来说,赛前最后一次晨操之后给出的分析已经是他最后的判断了。
按照通常的做法,我们观看晨操主要目的是了解马匹在跑步时的状态以及针对下场比赛所做的准备情况。我们要观察马的整体协调性,特别留意马的主力脚是否出脚有力,后肢收放是否自如。拍跳可以通过与伴马的对比判断状态,单走可以通过计时进行分析,但需要考虑操练的场地和强度,以及调教师所制定的目标。针对比赛进行调教的马,需要留意其是否适应当前比赛场地,例如上斜路面、黏软场地的适应状况,都可以通过晨操一探究竟。 对于参加处女马赛和长时间放牧之后的马匹来说,体形是一项很重要的参考,体重也是重要的指标之一,过轻或过重都不是好现象,而胸臀部的肌肉凹陷或腹部有赘肉,在晨操中都无法逃过观察者的眼睛。运动后马匹的出汗程度和精神状况,多少也反映着其状态的好坏。如果我们确信调教师是尽职且有能力做出适当的调教计划,那么在晨操中的一些细节,例如马具的佩带、训练量的掌握等,会反映调教师对马匹的信心和对比赛的战术安排,也可以作为投注的参考。一位多年从事赛马报道的朋友说,越是高水平的比赛,马的能力更为接近,晨操的重要性就越明显。无论从何种渠道获取晨操的消息,都应该引起观看赛马者的重视,把它视作一场比赛的一部分。
沙圈(Paddock
亮相圈)是马匹比赛前进行展示的场所,一般在比赛开始前20分钟,由引导员牵引马匹进行绕场,是马迷近距离观察马匹状态的最佳时机。我们要观察马匹在慢步时的步样以及确定马匹的最终体重等数据。首先从马的主力脚,也就是一侧前肢开始观察(一般可根据赛道的转向或马的习惯确定主力脚),随后是另一侧的后肢,前肢伸展自如、落地轻盈,后肢随动自然、翻蹄有力即是正常。再观察另一前肢和后肢,无明显跛态且不显沉重即是合格,仍然强调协调性。再来观察马的前胸,肌肉饱满,胸廓匀称,从前方看过去,与臀部处于同一直线的,被认为是合格的身材。之后目光移到马腹部,漂亮的流线型,无太多赘肉,腰部不过细且无伤病,是一匹好赛马的标准。臀部两侧如果呈现所谓铜钱状的肌肉,被视作马匹状态良好的标志。而马后肢内侧的肌肉,被以为是最难锻炼出来的,在沙圈的时候可以从后方观察到。
俗话说:状态好的不一定赢,但状态不好的一定赢不了……状态要看同场比赛的马匹之间的对比,像日本富士电视台的《大众的赛马》节目,由退役骑手细江纯子根据沙圈表现,依次将马匹状态给予好、中、差评价,或是像香港赛马转播会给出沙圈精选的TIPS,都是不错的方式。判断状态还有其它一些方法,感谢陈广新老师的评论给出很好的提示。说到底还是要多看多分析,锻炼自己相马眼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对比赛的投入感。
新年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