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文化评论 |
北大拒成旅游景点的真问题
http://www.sanqindaily.com 2006-7-25 3:41:52
王毅
新闻链接:北京大学校园对于小学生团体参观说NO(不)?选昨天,记者从北京大学相关部门了解到,北大校园不再对小学生团体旅游开放。北大表示,这一规定是为了“维护北京大学的正常秩序”,而很多准备到北大“感受名校气氛”的小学生和家长们却只好扫兴而归。(7月24日《北京晨报》)
像两年前的那场收费进北大引起争议一样,如今北大对小学生团体说“不”再度引发争议并不出乎我的意料。其实不仅仅是拒绝小学生团体会引发如此多的争议,以北大在许多家长心目中的位置以及许多学生对北大的膜拜心理,其针对旅游团体做出的任何禁止决定,都必然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所以,拒绝小学生团体不过是一个“炸药捻子”,当其被公众关注度适时点燃之时,将引爆的并非是对哪一部分人拒绝的问题,而是北大该不该拒绝成为旅游景点以及社会公众为何对北大怀有如此浓重的情节的双重问题,我以为,这才是北大再度成为社会焦点的真问题。
我们不妨先看看这样一组数据:在一家门户网站针对此条新闻展开的民意调查中,认为“北大不是旅游景点,开放要有限度的”有5647人,占总人数的60.54%;认为“北大是全国人的北大,不应拒绝旅游团”的有3388人,占36.32%,而持“难以说清”态度的则只占3.14%,有293。这样的民调是颇有意味的,因为数据得出的结论恰好可以回答上述的双重问题。
对于北大是否该成为旅游景点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原因很简单,北大毕竟首先是个教学单位,以教学为主,而不可能如同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北京著名景点那样对游客来者不拒,换言之即北大有权拒绝过多的商业性旅游团体,这是一个必须确立的原则。
由这一原则,引申出的自然是“北大是全国人的北大”的问题,个人以为这是个伪命题。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恐怕不是全国人的“××”为数并不多,但能因此得出“想参观就参观”的结论吗?我看肯定是不能的。北大虽是高等学府,但也不能例外。
当然,每逢北大拒客便起争议的更深层次问题应该是北大是否该对外开放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北大应该对外开放。但前提是有条件的,即拒绝带有牟利动机的商业团体,而对那些自发的前来参加的散客,北大则不该拒绝。如果做到这一点,自然争议可以平息。
其实,北大虽然风景秀丽,但并非参观者的重点,相信绝大多数的人来北大,并非要观赏北大的景色,而是要感受北大的学习气氛,如果抛却部分人对北大的盲目崇拜之意,这种想法并无不妥。而作为国内高校的顶级学府,北大也应满足这部分人的心理需要。
没有人会否认开放的北大应该面向全社会这一命题,但北大的确应该拒绝商业化的因素与借北大牟利的商业动机。我以为,惟有如此,既能符合北大作为社会公共品的特性,同时又能保障北大应有的生活秩序与教学秩序。
或者,我们可以进行一次逆向思考:如果人人都不再对北大、清华进行顶礼膜拜式的推崇,北大真正全面开放之日亦不远矣。
http://www.sanqindaily.com/news/ReadNews.asp?NewsID=86558
http://www.sanqindaily.com 2006-7-25 3:41:52
王毅
新闻链接:北京大学校园对于小学生团体参观说NO(不)?选昨天,记者从北京大学相关部门了解到,北大校园不再对小学生团体旅游开放。北大表示,这一规定是为了“维护北京大学的正常秩序”,而很多准备到北大“感受名校气氛”的小学生和家长们却只好扫兴而归。(7月24日《北京晨报》)
像两年前的那场收费进北大引起争议一样,如今北大对小学生团体说“不”再度引发争议并不出乎我的意料。其实不仅仅是拒绝小学生团体会引发如此多的争议,以北大在许多家长心目中的位置以及许多学生对北大的膜拜心理,其针对旅游团体做出的任何禁止决定,都必然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所以,拒绝小学生团体不过是一个“炸药捻子”,当其被公众关注度适时点燃之时,将引爆的并非是对哪一部分人拒绝的问题,而是北大该不该拒绝成为旅游景点以及社会公众为何对北大怀有如此浓重的情节的双重问题,我以为,这才是北大再度成为社会焦点的真问题。
我们不妨先看看这样一组数据:在一家门户网站针对此条新闻展开的民意调查中,认为“北大不是旅游景点,开放要有限度的”有5647人,占总人数的60.54%;认为“北大是全国人的北大,不应拒绝旅游团”的有3388人,占36.32%,而持“难以说清”态度的则只占3.14%,有293。这样的民调是颇有意味的,因为数据得出的结论恰好可以回答上述的双重问题。
对于北大是否该成为旅游景点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原因很简单,北大毕竟首先是个教学单位,以教学为主,而不可能如同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北京著名景点那样对游客来者不拒,换言之即北大有权拒绝过多的商业性旅游团体,这是一个必须确立的原则。
由这一原则,引申出的自然是“北大是全国人的北大”的问题,个人以为这是个伪命题。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恐怕不是全国人的“××”为数并不多,但能因此得出“想参观就参观”的结论吗?我看肯定是不能的。北大虽是高等学府,但也不能例外。
当然,每逢北大拒客便起争议的更深层次问题应该是北大是否该对外开放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北大应该对外开放。但前提是有条件的,即拒绝带有牟利动机的商业团体,而对那些自发的前来参加的散客,北大则不该拒绝。如果做到这一点,自然争议可以平息。
其实,北大虽然风景秀丽,但并非参观者的重点,相信绝大多数的人来北大,并非要观赏北大的景色,而是要感受北大的学习气氛,如果抛却部分人对北大的盲目崇拜之意,这种想法并无不妥。而作为国内高校的顶级学府,北大也应满足这部分人的心理需要。
没有人会否认开放的北大应该面向全社会这一命题,但北大的确应该拒绝商业化的因素与借北大牟利的商业动机。我以为,惟有如此,既能符合北大作为社会公共品的特性,同时又能保障北大应有的生活秩序与教学秩序。
或者,我们可以进行一次逆向思考:如果人人都不再对北大、清华进行顶礼膜拜式的推崇,北大真正全面开放之日亦不远矣。
http://www.sanqindaily.com/news/ReadNews.asp?NewsID=86558
前一篇:为农民工立法意义深远
后一篇:将“卖花童”定性为乞丐道理何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