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新闻评论 |
| 警车换社会牌照有利有弊 |
| |
| 今年年底前,北京市公安系统警车的“京OB”牌照将全部取消。北京警车80%左右将更换为地方牌照,其余约20%更换为白色底儿的“警”字车牌。该20%“警”字牌照车,主要集中在公安机关刑侦、治安、交管、预审、看守等一线部门。(据11月17日《新京报》) 通常在人们的心目中,警车的特殊牌号,往往意味着一种特殊的权力,这一特殊权力的代用符号,当其与果断办案、救死扶伤联系在一起时,则意味着这一权力是为民的;但当特殊牌号的警车与横冲直撞、蛮不讲理联系在一起时,则意味着警方对权力的滥用。警车牌照的社会化,其根本目的,也正在于欲纠正后一种不良倾向。 或者,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说,警车牌照是否社会化并非关键,关键的问题在于,握有人民赋予的特殊权力的警方,如何从观念上完全按照《人民警察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要求,一一予以对照,并以此来约束自己可能会随时被放大、膨胀的特殊权力,树立一个良好的警风警纪,我以为,这是个根本。 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警车牌照的社会化也可能带来新的弊端。正如某些社会公众所担心的,警车牌照的社会化一是可能导致警车的辨识模糊不清,人民群众有难时,难以直接明了地找到警车及时报案,二是一旦某些不良的警方人员为恶时,更由于其车辆身份难以辨别,因而导致公众对警方的监督变得难上加难。 基于上述的原因,若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而论取消警车的特殊牌照,使其完全社会化,并非是一个好主意。如果警车也与普通用车混迹于一起,当人民有难或是发生重大社会事件时,警车又如何去享有其一路通行的特权,及时赶到现场,为维护社会正义而尽力? 从法治的角度而言,主张取消警车的特殊牌照固然好,但警车的鲜明标志却不可同时取消,因为这于社会治安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警方一直以来存在不被信任的问题实质是少部分警察对权力的滥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们对警察整体的正确认识。如果所有的警察在执行公务时,都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制规章去办事,那么即使不取消警车的特殊牌照,百姓依然会对警方竖起大拇指的。 所以我们说,整治警风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取消警车的特殊牌照,而在于拥有特殊权力的警察是否能凡事遵章守法,不滥用权力。我以为,这才是维护警察正义形象的关键所在。 http://newspaper.lndaily.com.cn/bdcb/200511/9617520051118.htm |
后一篇:改革创新不是决策者的试验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