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幕后的故事
(十三)从九华山到灵栖洞(一)
北京郊外——安徽九华山——浙江建德、新安江、灵栖洞

《误入小雷音》唐僧(迟重瑞 饰)遇花仙(杏花仙子——王苓华 饰)
“宝塔”遇险记
仲夏时节,剧组在北京西郊七王坟附近的一片空地上,拍摄了《扫塔辨奇冤》一集中宝塔的内景戏。
由于剧组上次在山西应县木塔受景区管理部门防火管制所限——无法接入电源拍摄内景,只好改变了原定的拍摄计划,把所有宝塔的内景戏都带回北京拍摄。
在拍摄现场,剧组美工按照山西广胜寺飞虹塔的大致尺寸和内部结构,用钢管、纤维扳、木板等建筑材料平地搭建起了一座“道具塔”。由于只需拍摄内景,这座所谓的“塔”其实只有四层高,加上整个“道具塔”是由普通建材搭建,外观看起来有点怪——从外面看无论如何它也不象是一座塔,倒象一只底儿朝天的大木桶。

剧组在北京七王坟拍摄“宝塔”现场
十八集剩余的塔内内景戏很多,特别是剧中的宝塔有十八层高,唐僧每扫一层,周围环境也要有相应的变化。根据这些要求,美工们在景别变换及道具的布置方面费了些心思,他们在塔内每层都事先设计制作了不同的布景,其中的三层按拍摄进度随时更换。这样,拍摄后的镜头剪接起来,就会有唐僧从低到高——一层一层,一直扫到十八层的感觉了
此时正值盛夏时节,白天山上的气温就高达三十五、六摄氏度十分酷热,导演决定把拍摄时间改在夜间进行,尽管这样,晚上塔内的温度还是非常高!拍摄现场的空间本来就很有限,再加上七、八、盏聚光灯,一两万瓦的功率一齐烘烤,演员、工作人员都挤在一起,加之通风不畅——拍摄现场的温度可想而知!
一天夜晚,拍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突然四面狂风大作,随即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来的太急、太猛,让剧组人员措手不及。狂风把“道具塔”旁边剧组临时搭建的一座工作帐篷连根拔起!把这座“道具塔”也吹得摇摇晃晃险些散架!
幸亏杨导演和在工作帐篷里的录像技术人员、场记等人及时把录像设备转移到一辆面包车里,在塔内上层正在紧张拍摄的工作人员、演员迅速回撤到木塔底层躲避,大家总算有惊无险躲过了一劫!
时间不长,风雨稍息,经过技术人员检查设备完好,大家便又开始了紧张的拍摄。
铜陵——轮渡——长江
八月中旬的一个阴雨天,剧组人员乘火车到达安徽省会合肥市。
剧组这次来安徽的主要目的是拍摄第二十一集《误入小雷音》中的外景戏,外景点选在安徽九华山,浙江建德的灵栖洞两地。
在合肥火车站,安徽籍演员马兰、李龙斌、叶以萌等冒雨前来迎接,异地再相见,老相识们都兴奋不已。
雨中,剧组人员分乘两辆汽车直奔九华山。
雨点时大时小,一直不停。道路两旁一片翠绿,空气也十分的清爽湿润。
接近中午,我们乘坐的汽车到达安徽铜陵市长江渡口,这里是横渡长江的必经之路,过往车辆都必须从这里的渡口搭乘渡轮过江。
汽车在渡口前排成长长的队形,按照指挥人员的手势,顺序开上宽大的渡轮甲板。船舱分上下两层,下层装大车、货车;上层装小车、客车。乘客们无须下车,只管在自己车内位子上坐好就行。
还好,虽然这时天下着雨,但江面上的风浪却不大,渡轮平稳的在江上缓缓移动驶向对岸。
以这种方式过江很多人是头一回经历,大家都感觉非常新奇好玩,虽然没有打从桥上过那么方便快捷,但坐在船上的汽车里,低角度的饱览江上风光,却是别有一番情趣。
不多时,渡船停靠到对岸的码头,汽车上了岸,雨也渐渐的住了。
这个季节正是安徽各地西瓜成熟的时候,沿途只见瓜农们一拨又一拨——肩挑车拉,满载上路,纷纷将采摘的西瓜运往市场销售。在一些集市上,四面运来的西瓜更是堆积如山,显然,今年西瓜是个好收成。
见到如此新鲜个大的西瓜,大家早就直吞口水,忍耐不住了!剧务主任许德忠满足了大家的要求——在一个瓜地旁边,我们停车下来向瓜农买瓜。
近距离观察才发现:这里的西瓜外形大都呈椭圆,切开来皮硬籽小(大概现在叫“黑美人”就是吧)。当地的司机告诉我们,挑这种瓜听声音是听不出来好坏的,只管挑个大、花皮、成色老的就是好瓜。
我们按他说的方法去挑,果然个个好瓜。
初到九华山
又经过了六、七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目的地。司机指着前面一座险峻的山峰告诉我们——那就是九华山了。
远眺九华山,果然与众不同!它很象一座巨大的盆景,平地而起耸立在前方。它那陡峭的山形酷似云南石林,山峰间怪石嶙峋犬牙交错,大小九座险峰各具神态。雨雾中,山顶上楼台亭阁时隐时现,朦胧中给人一种神秘莫测、恰似仙境一般的感觉!难怪这九华山被尊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了。
据说,九华山上有大大小小数十座寺庙。汽车行驶在盘山路上,热心的当地司机不停的在给我们作介绍,后来才知道——这两辆车是从当地旅游局借来的,难怪司机那么熟悉景点的情况!
汽车刚刚走到半山腰,就看见被茂密竹林掩映着的一片以白色为主、黑白相间的建筑,司机告诉我们说:这就是上山路上的第一座较大的寺院——甘露寺。
走不多远,司机又将汽车停在路旁有一排石栏杆的地方,说是让我们看看这里的又一奇景——龙池。
大家纷纷下车,好奇的伏在栏杆上向下看,只见半山之间,一条泛着青绿色、清澈见底的水潭镶嵌在窄长的山腰部,潭水的源头——远处的半山腰上,有一股细细的山泉从高处洒落到水潭中。看了半天,大伙儿也没看明白:这里为啥叫龙池?
司机见我们都迷惑不解,便笑着解释说:这个季节还看不到真正的景观,只有等雨季到来,暴雨过后,山洪从岩缝里喷出来,象一条巨龙腾落水潭,那才刹是好看!
车行一路,经过了许多的风光景致,让大家目不暇接。暮色降临前,我们终于来到驻地——九华山九华街上,住进这里的东崖宾馆。
九华街是座落在九华山上的一个小镇的名字,面积不大,说是街道,其实并没有一条像样的直路和商业街,因为在山上很难找到大片的平地,这里的所有房屋、道路都是依山就势修建,只有在小镇的中心,有一片面积还算不小,平整些的“广场”。
山上的房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黑瓦白墙,这也算是九华山的特色吧。环顾四周,暮色之中片片白屋白墙镶嵌在漫山翠绿里,很是显眼。
老铁牛“死里逃生”
我们在九华山下榻的第二天,上影厂著名老演员铁牛、曹铎;上海舞剧院青年演员王苓华等演员也陆续来到剧组驻地。
王苓华在这一集中扮演花仙——杏花仙子。
按照剧情需要,扮演杏花仙子的演员不但要会演戏,还要能歌善舞——因为剧中有不少杏花仙子且歌且舞的镜头,最好由演员自己完成。恰好,王苓华本来就是专业舞蹈演员,新近她又在热播的电影《鬼妹》中担任了女主角,看了她的戏后,杨洁导演很满意,便邀她来扮演杏花仙子这个角色。
上影厂老演员铁牛、曹铎是观众十分熟悉的著名电影演员,这次剧组请他们来分别扮演弥勒佛和黄眉妖王。从影几十年,他俩都在多少部电影中扮演过角色,恐怕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了!在演过的大部分戏里,他们虽然都是扮演配角,有时戏也不多,但老艺术家们从不挑挑拣拣,而是对每一个角色都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去完成。角色虽小,但他们所创作的一个个小角色每每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老演员的敬业精神更是令人敬佩。

化妆师杨雪在为铁牛(弥勒佛扮演者)化妆
两位老演员待人和蔼可亲,谈吐幽默,很快就和剧组人员打成一片。曹铎尤其会讲笑话,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两个精彩的段子,把大家逗得忍俊不禁!
铁牛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让大家经久难忘。
那是在文革期间,他因肠胃不适被人送进医院。在急诊室他突然休克,不省人事……。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被冻醒了,他在床上坐起身来,环顾四周,一片漆黑,感觉好像是在一间很大的房间里,但房间里却出奇的冷!一时间他也回忆不起他为什么会在这个房间里,只知道冻得够呛!
他揉了揉酸痛的胳膊腿跳下床,准备找一床厚些的被子盖上。这时,他才隐约看到四周床铺上躺着很多病人,但又好像都在熟睡,房间里出奇的安静。
他摸索到附近的一个病床前,冷不防触摸到这个病人的脚竟然是冷冰冰、硬梆梆的!他掀开床单一摸,不由魂飞魄散——病床上躺着的这人浑身冰凉,是个死人!慌忙中,他又去下意识的伸手去触摸旁边的病床,病床上的“病人”都是冰冷硬梆!这下他才回过神儿来——原来这间屋子躺的都是死人!
他明白自己是被误送进太平间里了。吓得他连滚带爬摸到门边,一边使劲撞门,一边大声叫喊求救!此时夜还不深,打外面经过的人还以为是里面的死人“炸了尸”哪!都吓得撒腿就跑。
幸亏医院管理人员听到叫喊,才叫人来把他抬了出去。
这一段“死里逃生”的离奇经历令老铁牛至今难忘,更让他困惑的是:他到底也没弄明白——当年他是怎样稀里糊涂的被抬进太平间的。
淋成了“落汤鸡”
九华山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齐名,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九华山上的寺庙很多,据说,现今仍保存完好的就有五十多座。
在距离剧组驻地东崖宾馆不远的一个山头上,有一片看似城堡的白色建筑。听当地人讲,那是一所名叫百岁宫的寺院,寺院内供奉有一尊真人坐化的“金身菩萨”,平日里香火很旺。
这应该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景点了,乘剧组人员各自准备工作期间,我和剧组几个人抽空去参观这座寺院。
九华山上除了九华街稍微平坦些,上下山所有的道路都是大块石头铺就的石阶。
我们上上下下爬了一里多地的石阶山路,便来到百岁宫前。
这百岁宫建在山顶上,四周都是陡峭的悬崖。在寺院门前旁边的山崖上,有一块向悬崖外伸出的巨大岩石,形状很象一面大鼓。站在石鼓上,居高临下,九华街四周景色一览无遗,真是一处绝好的天然观景台!
随着参观、进香的人流进入寺内。环顾整个寺院——这是一所砖木结构的四合院,规模不算大,建筑也不高,从外观上看,这里感觉不太象是一座寺院,倒有些象民居。
进香的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把个不大的院子挤得满满的。走进正殿,烟雾缭绕,檀香幽幽,散发着寺院里特有的气味。室内环境光线比较黯淡,摆设也显得简单、陈旧。正殿的当中,供奉有一个大约一米多见方的玻璃佛龛,内里端坐着的一尊金身菩萨,就是被称作“百岁公”的高僧的真身。据说,这位高僧生前不食人间烟火,活过百岁,坐化而逝。
下山的路上,忽见远处的天边有大片的乌云似千军万马般滚滚而来,转眼之间,附近的几座山头已被云雾吞没。来时就曾听人告诫说:九华山上有雾就有雨!来时因看天晴得很好,大家都没有带雨伞,此时只好撒腿就往宾馆跑,但还是没有云雾跑的快,刚到山下,四处就都已是云遮雾罩,还没跑到宾馆,老天就已经大雨滂沱、倾盆而下!山路上无遮无挡,根本无处躲雨,不用说,我们几个捷足先登的“朝圣者”个个都淋成了落汤鸡——狼狈不堪……。
“沙僧”跌到了地板上
雨过天晴,连续几天里剧组都在九华街镇上的“肉身殿”内外赶拍镜头。
这是一座木结构的大殿,殿内也很宽敞。《误入小雷音》这一集里,黄眉妖王用妖法变化出的“小雷音寺”大殿内景戏,都要在这里拍摄。
老演员铁牛扮演的弥勒佛太惟妙惟肖了,化妆师仅给他贴了塑胶头套、假鼻子,他那滚瓜溜圆的肚皮;天生的一副笑面,简直同大殿内供奉的弥勒佛像一般无二!
九华山的气温变化很快,刚一转晴,温度便直线上升。大家本来以为夏天山上的温度会舒服一些,谁知竟也是同样的热!室外骄阳似火;室内更是湿热闷气,身上整天都是湿漉漉、粘呼呼的,非常难受。人难受还好说,剧组唯一的一台摄像机刚刚工作了两天,也热得出了故障。没办法,救场如救火——录像师贾开宸、李志伟只好抱上机器,就近赶去南京修理。
因为酷热,剧组好多人都病倒了。一天上午,“唐僧”迟重瑞,在化妆室刚化完妆,就中暑昏了过去;接下来——接二连三地,剧组又有好多人上吐下泻、四肢无力;杨洁导演一次在去外景地的路上,也差点中暑昏倒……连日的闷热,给剧组拍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这天,天空依然是没有一丝云彩,烈日当空、酷热难当!剧组在拍摄完一组唐僧师徒四人山道上行走的镜头后,又来到“肉身殿”寺院山门前,拍摄唐僧发现“雷音寺”,率众徒弟进寺参拜的外景戏。
刚到上午十点多钟,室外的气温都快有四十摄氏度了。从山门下到山门,要攀爬一百多级陡峭的石阶。这场戏因需要几个机位的镜头,师徒四人也必须反复爬几次台阶。等这组镜头拍完,满身披挂的四位演员早已是大汗淋漓、渗透衣衫了。

剧组在九华山肉身殿拍摄唐僧师徒爬台阶
回到驻地,大家都是又累又乏,草草吃完午饭,就各自回到房间午休。六小龄童与闫怀礼同住一屋,进屋后他倒头就睡,什么都不知道了。醒来一看:“沙师弟”竟然躺在地上睡觉!床扳床架散落一地!
原来,身高体重的老闫这天实在累乏了,躺在床上来回翻腾,床架被摇塌了他却浑然不觉,躺在地下继续呼呼大睡……。
曹铎——演妖怪不受点罪还行?
在这一集里,有一场“瓜地擒妖”的戏——弥勒佛变化成看瓜老者,让悟空把黄眉妖王引到瓜地,妖王口渴,正好吃下悟空变化的西瓜。孙悟空在妖王的肚子里大展拳脚,黄眉妖王痛得满地打滚……。

剧组在九华山下瓜园拍黄眉妖王(曹铎饰)吃瓜
剧组美工在山下找了一块较大的瓜地。为赶在中午之前拍完这场戏,剧组人员清晨四点就出发下山,早饭也是在瓜地现场吃的。等太阳刚刚露脸,大家已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老演员曹铎年逾六十,但在表演上他却从不惜力。按照剧情,黄眉妖王本是弥勒佛手下的黄眉童儿所变,因此在表演上还要表现出孩童的顽皮性情来。曹铎设计了一个抹鼻涕的动作,在表演中时不时的来一下,很是传神,导演非常满意。
还有一次,剧组在河滩上拍摄黄眉妖王被悟空追打、拼命逃跑的镜头,杨导演考虑到曹铎年纪大,又曾因动手术摘掉过六根肋骨,再加上天气炎热怕他吃不消,想找一位替身代他跑。但曹铎却毫不在乎,坚持要由自己来跑。结果,拍摄时他不仅按照导演的要求顺利完成了镜头,用当时大家在现场众口一致的评价来说:“曹老师跑起来真不比年轻人慢哪!”
“瓜地擒妖”这场戏里,悟空在妖王肚子里变成西瓜,越变越大……剧组搞现场特技的人员为这个镜头还动了不少脑筋。他们制作了两个半球形的橡胶袋,一前一后的捆在演员身上,然后用两根细皮管连接到氧气瓶的出气口,开拍时打开气阀对橡皮袋充气,演员身上就越滚越圆,镜头效果还真不错。
为渲染镜头气氛,帮助演员作翻滚动作,特技组还现场制作了一架土“升降机”,他们用一根长竹竿支撑在两个木桩上,演员用细钢丝吊在竹竿的一头,另一头几个剧组年轻人压放杠杆控制演员的起落。
拍摄前,曹铎穿好服装、栓上钢丝后,让年轻人试吊一下找找感觉。六、七个人很轻松的就把他吊起放下,曹老连说:“不错,不错!”不想等实际开拍,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竹竿的这一边,演员在戏中大呼小叫、“痛”得上下翻滚;另一边的操纵人员只能无规律的随着演员的动作吊起放下。由于曹铎进了戏,他表演动作很大,尽管这帮年轻人小心翼翼,有时落点还是难以掌握!再加上拍摄中间演员身上的气囊被撞散了两回又重新来过,这场戏整整折腾了一个多小时。虽然拍摄的镜头导演都很满意,但曹铎的全身上下却都被硌得青一块、紫一块,人也累得筋疲力尽了。

黄眉妖王(曹铎饰)被剧组自制的土升降机吊了起来
拍完镜头,杨导演关心的问:“老曹,你怎么样?”曹铎风趣的说:“没事,没事,演妖怪不受点罪还行?”
(本博内容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