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洞”里的拍摄

标签:
波月洞牛魔王湖南杨洁《西游记》六小龄童 |
分类: 《西游记》幕后的故事 |
《西游记》幕后的故事
“水帘洞”中
《西遊记》中,花果山水帘洞的外景拍摄是在贵州黄果树大瀑布,江西庐山,湖南张家界,北京西山等不少地方取景,唯独水帘洞的洞内戏都是在湖南冷水江波月洞内拍摄完成的。一九八四年春,剧组来到湖南省的冷水江市,准备在市郊山区的一个叫“波月洞”的大溶洞内,拍摄《西游记》第一集“猴王初问世”中“水帘洞”的洞内戏。
剧组人员住宿在市政府招待所,先行到达打前站的剧务,在长沙市的体校、戏校找来一大帮孩子,准备让他们扮演水帘洞内的大小群猴。这些孩子最大的有十三、四岁,最小的才六、七岁,整天在楼道里练功,大多时候他们围聚在一起,叽叽喳喳、闹个不休。
这个季节正是湖南多雨水旺的时期,连续多天阴雨连绵,天空中时而乌云翻滚、大雨倾注;时而细雨蒙蒙、连绵不休。室内空气很是潮湿,尽管我们大都住二楼,床上的被褥还是总感觉湿漉漉的,北方人不习惯,晚上很难入睡。
“波月洞”洞口在半山腰上,这是一个刚被发现不久,只经过简单修缮就开放接待游人的大溶洞。这个洞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几个特别宽大的洞厅,高大宽敞,象是一座座大型体育馆。
其中最宽大的一个洞厅,高有近十米,面积有数百平方米,十分宽阔。洞厅顶部到处都悬挂着大大小小的钟乳石,奇形怪状,坚硬光滑。特别是由于刚刚开发,进来参观的人还不多,这里的石笋大致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有的通体雪白、晶荧剔透;有千波万折,似天河自天而降,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据说,这些洞厅仅是刚被发现的一部分,据当地人说,再往前走,还有更深更远的洞子尚有待开发。
被选作《西游记》里花果山水帘洞府场景的一个洞厅,便是这些洞厅最大的一个,因这里刚被发现不久,尚未接待过游人,一根根粗大的石笋象天然石柱支撑着洞顶,别有一番景象。
经过剧组美工半个多月的精心准备,他们在洞内用米波罗(泡沫塑料)加三合板,经过造型、喷色,再洒上各色闪光材料,一个个造型各异的石桌石椅布满“洞府”;再“栽”上各种花草树木(洞内无阳光,如何生长花草树木?美工们自然有办法,塑料花木,造型逼真、巧夺天工,当然,还不用浇水!)经过精心布置的场景,举目望去,还确有一番“花果山水帘洞洞天福地”的感觉了。
花果山水帘洞
由于这个洞府位于溶洞的最深处,从洞口进入到拍摄场景要经过很长一段路,有些路段洞低坡陡,有些路段是人工开凿的石门洞口,非常窄狭,部分路段甚至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大量的拍摄器材、灯光道具等要运送进去,很是吃力。剧组工作人员肩扛手提,不知跑了多少趟,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把这些器材弄进洞去,工作完成,大家也都累得腰酸腿痛了。(那个时代,所有演职人员,包括主要演员,只要不排戏,都主动过来帮忙。)
急坏了道具师
“水帘洞”内最先开拍的是众猴推举石猴为王,大摆宴席庆贺的一场戏。
由于是大场面,这场戏里演员很多,特别是那些“小猴”们,有不少是第一次上镜头,十分兴奋,一个个神色飞舞,奔跑跳跃,欢声不绝,简直象一群上满了发条的机器人,导演这边都喊停了,他们还一个劲儿地表演。
现场里,一个六、七岁的“小毛猴”正举杯痛饮,喝着喝着,来了劲头,即兴醉眼朦胧的打起了醉拳,瞧他那一招一式,十分逗人。
导演见状,忙叫:“摄像师快给镜头!”
这小猴见状更来了劲,立马来了个后仰翻,在倒地的功夫,一杯酒(装的是汽水)一仰脖喝入口中,滑稽的动作,把坐在监视器前的杨洁导演和剧组人员逗得乐不可支……。
拍完这场戏,只见现场一片狼藉,大小道具扔得遍地都是,特别是那些腊制的水果食品,经过这帮“小毛猴”的折腾,大都已是面目全非了。这下可急坏了道具师甄志才!开拍前,他还一再交待孩子们要小心爱护,可戏一开拍,孩子们哪儿管得了这么多……幸亏大场面的戏也拍的差不多了,不然,道具师们还不知要忙成什么样哩。
(补记:当年的这些小“猴子”里,谁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竟出现个大腕级的人物--世界跳水冠军!那时这“小猴”还因为不小心头撞倒了石笋上,幸亏他福大命大伤势不重,不然......)
剧组在新疆火焰山拍摄现场
大里波与“牛魔王”
在“波月洞”里拍摄,为了赶工期,连续多日剧组人员都工作到很晚。有时甚至还得通宵达旦。由于洞内通风条件不好,加之许多人挤在一起,时间一长,大家便都感到有些胸闷气短、恶心难受,显然,是因为洞内缺氧引起的。
被邀请来剧组扮演“牛魔王”的大里波,是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老演员了,他早年在电影《回民支队》中成功的扮演了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近年来他不仅在一些影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还在影视配音领域施展才华。由于他天生嗓音洪亮,可塑性强,常常担任一些特别角色的配音。在《西游记》的配音棚里,大里波就一直在幕后“扮演着”猪八戒的角色。
大里波五十开外,身材高大魁梧,颇具军人风采。由他来演牛魔王十分合适。不想,当他化完妆、穿戴整齐进入现场,便觉胸闷气急,直说难受。原来,这牛魔王的脸壳设计得比较紧密,粘在脸上,就只剩下牛鼻子上两个透气的小孔。拍摄现场本来就有些缺氧,再加上大里波有些胖,爱出汗,加上“全身披挂”穿上厚厚的服装,稍一活动就汗流浃背,气喘嘘嘘。
导演一看“牛魔王”走路简直都有点摇摇晃晃了,实在无法坚持,只好让他赶紧卸妆休息。
麻烦的是——在这一天的各场戏里,牛魔王的镜头特别多,缺了他,戏还怎么拍呢?
正好,扮演沙僧的演员闫怀礼(北京人艺演员),身高一米八零,块头也不小,救场如救火,杨导演当即立断,叫闫怀礼赶快换上牛魔王的服装,这才顺利拍完这场戏。
猴王负伤 “师弟”情深
在“波月洞”中拍摄的最后两天,主要是拍孙悟空与牛魔王等魔头打斗的镜头。
由于连续十多天的紧张、高强度的工作,大家体力都消耗很多,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虽然年轻,也经不住连日来的打斗折腾,当这天最后一组镜头即将完成的时候,他也快有些筋疲力尽了,但看到剩下的镜头不多,况且这场戏拍完后,第二天美工还要换景,便默默坚持到把镜头拍完。
当时,有一个镜头要求“孙悟空” 从宝座上一个鹞子翻身,腾空跃下与牛魔王兵器相交。
导演一声:“开始!”六小龄童便从宝座上飞身跃起刚要落地,却只听“扑通”一声,“孙悟空”滑倒尘埃,大家慌忙围上前去,七嘴八舌的乱叫:“猴子,猴子(在剧组大家都亲切的叫六小龄童‘猴子’),你怎么了!”只见六小龄童双手紧紧的捏住左脚踝骨,痛得咬牙切齿,还一边连连摇头说:“没事,没事……”杨洁导演一看他都痛成那个样子了,还说没事?立即宣布停拍,叫人马上送“猴子”去医院。可现场离洞口还有十多分钟的路程,六小龄童怎么走?
“我来!”只见“师弟”闫怀礼分开众人,二话不说,一把扶起六小龄童背在身上,健步向洞口走去……一直把他背出洞口,背上汽车。
在医院,闫怀礼一直陪着六小龄童,背着他去换药、打针……憨厚的“师弟”象兄长一样呵护着“大师兄”,六小龄童十分感动,伤势稍好,就强忍疼痛,坚持拍完剩余的镜头。
回京路上
完成了在湖南冷水江的拍摄日程,剧组一行五十多人乘汽车转道长沙,换乘火车返京。
中午时分,剧组停留在途中的一个小镇上,分散在几个小饭馆吃午饭。镇上的居民听说是《西游记》剧组,都好奇的围上来观看,他们看着演员们指指点点、品头论足。一时间,把饭馆前的小街道围了个水泄不通。
小饭馆的老板听说杨洁导演是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就特意为她炒了一盘油红鲜亮的辣椒丝,亲自端到桌上说:“请杨导演尝一尝我们湖南的辣子,跟四川的辣子比,味道怎么样?”杨导演尝了一口,连说:“不错,不错,味道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