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浪底夏日野钓轻口鱼探秘

(2009-06-21 09:07:28)
分类: 约稿

  

  垂钓,是一门多种知识综合运用的学问。

  垂钓的过程,也就是科学合理地驾驭各种综合因素的过程。诸如季节、天气、气温、风力、风向、气压、钓位、地形、水色、水温、水流、水底障碍、饵料的颜色、状态、钩饵的大小、钓钩的形状、大小、浮标的选择、调试、运用等等等等,都需要垂钓者细心地研究、揣摩、把握,“细节决定成败”,用在这个地方,那是最恰当不过了。

  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垂钓规律。比如每年的夏季,是小浪底最难钓鱼的季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夏季最容易发生“氧债现象”。

  所谓“氧债现象”,说白了就是水中缺氧,表现为鱼儿浮头、厌食、轻口或者滑口等,对垂钓非常不利。“氧债现象”的发生原因很多,一是夏季高温会迫使水中的氧逸出;二是低气压造成水中含氧量降低;三是无风的天气会使水中缺氧加剧;四是水中藻类或浮游生物繁殖与鱼争夺氧气等等

  此外,每年1到2次的调水调沙也安排在夏季,水位的急剧下降,造成鱼类警觉,就饵积极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但是,夏季鱼难钓,并不是说不能钓,只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还是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的。下面,我以小浪底垂钓鲫鱼为例,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夏季垂钓应该注意的事项。只是点到为止,不敢细谈,因为深感功力不足,说多了恐怕误人子弟。

  一、出行天气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降温后的天气、阴雨朦朦的天气、晴朗有风的天气都是适宜垂钓的天气。这些都是围绕着水中含氧量来考虑的。试着想一下,降温,有助于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阴雨朦朦时,不断落入水中的雨滴会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晴朗的天气一般气压较高,高气压有助氧气向水中融入;有风的天气,别管是什么风向,都有助于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融合。小浪底的水质一般较瘦,藻类和浮游生物争夺氧气的问题不用过多考虑。

    二、钓位的选择

    在下风头选择钓位。风增加了表层水的含氧浓度,表层水向岸边流动,在下风头的岸边下切,贴着水底流动,与风向相反。这样,下风头岸边的底层水肯定含氧浓度较高,因此适宜垂钓。

    在大小水面结合处选择钓位。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小水域往往风平浪静,水中含氧浓度自然较低,垂钓效果不好。而在大小水域结合处,或者是尖嘴、铧尖,或者是大水域旁边的浅沟凹,由于大水面涌浪的原因,水中含氧量肯定比深沟尾、小水域高,加上鱼的洄游习性,垂钓效果自然会好得多。

    在斜坡处选择钓位。还是由于含氧量的关系,斜坡上的水总要比平台上的水多一些动感,而动态的水含氧浓度总比静态的水含氧浓度高。特别是在调水调沙期间,水位急剧下降,在斜坡选择钓位,可以非常及时地随着水位的下降而将钓点稍稍前移,就可以解决钓点水深的问题了。

    在水底没有气泡的地方选择钓位。我想多数钓友都知道地气和鱼星的区别。夏季高温,水底遗留的植物等就会腐败,也就是氧化,氧化完成后还会散发出大量的腐败气体,多为沼气。植物等的腐败不仅消耗了大量氧气,而且将沼气等腐败气体溶解在水中,对鱼类产生极大的毒害。所以,有大量地气冒出的地方,很少有鱼活动,绝对不能作为钓点。调水调沙过程中,随着水位的下降,水对水底的压力降低,更会促使水下腐败气体冒出,应当特别注意。

    钓位水深的选择。这个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但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对象鱼的选择以及水温的高低来选择。实践中,从1米多深到8米多深都能用手竿钓到鱼来,并且水深鱼大。调水调沙期间,钓深总比钓浅好。

    三、饵料的选择

    小浪底野钓,春季多用蚯蚓、红虫或腥饵,夏季多用香饵、本味饵料、颗粒饵料等,秋季大多使用嫩玉米。从春季到秋季,用饵从鲜活荤饵逐渐向嫩玉米过渡,这是小浪底野钓的普遍规律。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存在,比如使用“粘粉蘸小米”钓法,则可以从早春一直用到晚秋,这些咱今天暂且不谈。

    夏季使用拉饵或者搓饵,也是由腥饵、腥香饵、香饵、本味饵、皮筋颗粒逐渐过渡的。多数饵料都有一定使用时效,过早使用或过晚使用,要么鱼儿不吃,要么会招小杂鱼,所以必须根据季节和鱼情适时选用。

    四、钓组的运用

    钓什么样的对象鱼,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钓组。这是我的看法,也是多年的体会。在小浪底,可供人们垂钓的对象鱼有鲫鱼、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红眼鱼、鲳鱼、鲶鱼等。而要钓什么样的对象鱼,在钓具的配置、钓组的调校、钓饵以及钓位的选择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夏季的小浪底,在相同的时间、地点,使用相同的钓具组合,使用相同的饵料,达到各种鱼类通杀的效果,并不是常有的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夏季小浪底野钓鲫鱼,鱼轻口的几率很高,配置钓组时主线要控制在1.0-2.0之间,子线要控制在0.3-0.8之间,以确保钓线的灵敏度。

    我是曾经走了好多年弯路才迷过窍来的。说来可笑,我的4.5手竿曾经使用过3.5的主线、1.0的子线!为什么这么配呢?原来,小浪底挂钩的机会挺多,总是拉断主线。为了在挂底时能够保证主线的安全,在不知不觉中,就逐渐加粗了主线。可是近年来小浪底水下的植物都腐烂得差不多了,挂底的机会也少多了,但习惯上还是改不了过去遗留的毛病。钓大鱼吧,子线太细;钓鲫鱼吧,主线、子线都显得太粗。这样的搭配,在夏季垂钓轻口鱼的时候,因为钓组反映迟钝,的确吃了不少亏。

    钓友肯定要问,这么纤细灵巧的钓组配合,如果碰到大鱼怎么办?别担心,除了秋季使用嫩玉米为饵时遇到大鱼的机会稍多,需要改变钓组以防不测之外,其他季节一般不会碰到大鱼。因为你从选择钓位开始,采取的方式方法一直都是针对鲫鱼来的。如果想钓大鱼,手段自然要改变的。纵然真的碰到了大物,能溜则溜,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放低竿梢,立马放生即可,不过损失一根子线而已。

  再说子线的长度。春天使用长子线是为了增加诱鱼强度,夏季鱼口轻时,再用长子线垂钓鲫鱼,就要以降低灵敏度为代价了。经过仔细研究,结合众多钓友的经验,认为用悬坠钓法夏季垂钓轻口鱼时,子线长度约为10公分,太长、太短都不好。

  钩的选择,不能大也不能小,过大过小都容易跑鱼。有时候很大的钩可以钓上很小的鱼,很小的钩也可以钓上很大的鱼,其实这并非普遍现象。把个别现象当做普遍现象对待,而不去及时更换合适大小的钓钩,则是一种误区。

  同样的道理,在垂钓鲫鱼时,特别是在夏季垂钓轻口鱼时,饵团也要尽可能地小、尽可能地柔软易于鱼儿吞噬,否则,也会影响灵敏度、降低中鱼频率和容易脱鱼、跑鱼。

  五、浮标的调校运用

  浮标是钓鱼人的眼睛,这个比喻尤其恰当。钓鱼大师们都把浮标的调校运用从钓组里面单独列出来加以研究探讨,足以说明浮标对垂钓的重要性。我们也不能例外。

  浮标的大小、形状对于所钓的对象鱼来说非常重要,但不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重点,略过不提。

  一般情况下,有口无鱼多数是浮标调整太灵敏;鱼把钩吃到肚子里或是挂着鱼身、挂着鱼鳞则多数是浮标调整太钝。所以要根据上鱼情况适时调整浮标。初期的浮标调整很有必要,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中途调标可以适当加减铅皮,有时甚至可能铅坠已经落底;有时可能双钩挂上饵料也压不下浮标,这些都可不管,只有上鱼才是硬道理,直到能够抓口上鱼才算是浮标调整到位了。那种必须调几钓几的办法太死板,根本适应不了实战的要求。

  一定要会调标、懂得调标,明白调目、钓目、饵团大小、饵团重量之间的必然联系,并能够根据鱼情适时调标,让浮标清清亮亮地“说话”,准确地告诉我们水下面的情况。调整浮标,的确是垂钓过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课,夏季垂钓轻口鱼,调整浮标显得尤为重要。钓鱼大师们有很多研究浮标调整的文章、视频,多看看必有好处,在此就不多说了。但夏季在小浪底野钓鲫鱼如何读标,我还得多说几句。

  春季使用活饵,鲫鱼吃口很牢,迟点提竿问题不是很大,有时候甚至晚提竿比早提竿要好。秋季鱼口刚猛,浮标讯号强,提竿时机也较好把握。而夏季,特别是我们用搓饵或者拉饵垂钓轻口鱼的时候,就必须谨慎了。所谓“轻口鱼”,就是说鱼口很轻。有时浮标轻轻点动,幅度不足三分之一目;有时甚至看起来似动非动,提竿就会中鱼,稍有延迟就会提而不中。如此,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调整好浮标,还要精力高度集中,“手不离竿儿,眼不离标儿”,及时提竿,才能提高中鱼率。还有,钓夏季轻口鱼时只能用一根竿,竿越多,越会分散精力,往往因错失良机而后悔。

  我们常说,在小浪底野钓,第一要素是钓位、第二要素是钓饵、第三要素是钓技。钓技虽然排列最后,但绝非不重要。在前两个要素具备的前提下,第三要素就是一种保障,也的确是区分高手与否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因素。

    (某报刊特约稿件,谢绝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