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英格玛·伯格曼的纪录片&访谈

分类: 我的文字 |
http://s15/mw690/001BIVlWzy6HNm4Rxuu7e&690
英格玛·伯格曼
ErnstIngmar Bergman
(1918年7月14日-2007年7月30日)
~有关英格玛·伯格曼的纪录片&访谈~
共20部,17小时55分钟,16.1G,全部中文字幕。
【分享】http://pan.baidu.com/s/1eQ45sUQ
[1] 1963年-《伯格曼拍电影》,147分钟。
影片近2个半小时,比较完整地展现了沉默三部曲时期的伯格曼的状态和电影观点。片中多以访谈为主,同时也记录了《冬日之光》中伯格曼对演员的指导、演员试镜以及对相关剧组人员的采访。影片其中一个部分是“拍摄现场”,详细记录了《冬日之光》的拍摄细节。
http://s2/mw690/001BIVlWzy6HNmCrD7H01&690
[2] 1970年-《访谈》,21分钟。
伯格曼对于自己童年印象最深、以至于一直影响他以后的一件事情,是第一次得到的圣诞礼物——一部小的、能卷3米长带子的老式放映机。
http://s14/mw690/001BIVlWzy6HNmFNxAV7d&690
[3]1977年-《伯格曼与<<span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宋体;">秋日奏鸣曲>》,128分钟。
2 个多小时的时间,记录了《秋日奏鸣曲》诞生的过程——从1977年9月5日伯格曼在瑞典电影学院召集演员们在一起开会,到讨论剧本,排练、试装、调整场 景、记者招待会、实拍、实拍中的讲戏等方面。片中伯格曼说:“当我构思这部电影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挪威的场景,一些晚秋的美好景色,这完全符合 影片要表达的情绪。”
http://s11/mw690/001BIVlWzy6HNmHg4NI4a&690
[4] 1979年-《法罗岛档案》,99分钟。
伯格曼拍摄的纪录片。法罗岛,意为“旅行者的岛屿”,岛上有600多位居民,片中讲述的是他/她们在岛上的生活和他/她们面对这个安静、怡人但无事可做的家园的看法。
http://s7/mw690/001BIVlWzy6HNmJ3yHId6&690
[5] 1982年-《伯格曼告别影坛》,59分钟。
“《芬妮与亚历山大》中的亚历山大是你童年时的自画像吗?”
“是又不是,他是一个混合体。”
1982年,伯格曼宣布退出影坛。《芬妮与亚历山大》无疑与伯格曼的成长息息相关,在此片拍摄的背景下,伯格曼谈起了这部电影和他的童年、父母、家庭、人生和对电影的态度。
http://s11/mw690/001BIVlWzy6HNmKp93k0a&690
[6] 1984年-《卡琳的面孔》,13分钟。
影 片没有对白,伯格曼利用家庭相册上的照片,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母亲卡琳——从儿时到老年,以及她所处的这个家族。镜头在照片上的游移与在某个局部的驻留,使 得静态的图像变得盈动起来,自然,母亲卡琳也变得鲜活而充满感情。片中贯穿始终的音乐,来自伯格曼的第四任妻子、出生于爱沙尼亚的钢琴家凯比·拉莱蒂。
http://s9/mw690/001BIVlWzy6HNmLILoI48&690
[7] 1986年-《访谈》,15分钟。
访谈围绕《婚姻场景》展开,伯格曼谈到了童年、社会、自己的脾气……还有对《婚姻场景》这部长剧的看法——“我在讲一群感情盲的故事,他们不了解自己的感情与知觉。”
[8] 1998年-《伯格曼论生活与工作》,90分钟。
http://s11/mw690/001BIVlWzy6HNmT0OF42a&690
[9] 2000年-《伯格曼对人生、死亡和爱情的思考——与厄兰·约瑟夫森在一起》,52分钟。导演:斯特凡·布莱恩
这是一个极诚恳的访谈,伯格曼在82岁与他的好友、也是他的御用演员77岁的厄兰·约瑟夫森一起接受采访,讲述他们的内心和生活。伯格曼谈到年轻时的坏脾气,在片场发火,而现在反思那时的状况,诚恳的令人动容。还有,他还打过一个影评家,而且“觉得很棒”。
http://s10/mw690/001BIVlWzy6HNmVd1Ile9&690
[10] 2002年-《英格玛·伯格曼:间奏曲》,39分钟。
http://s11/mw690/001BIVlWzy6HNmWyOymaa&690
[11]
2003年-《我,伯格曼》,43分钟。
影片记录了《萨拉邦德》的布景、交流和拍摄过程。在《萨拉邦德》的拍摄现场,已经85岁的伯格曼,身体力行的躺在地上给演员讲戏做示范的场景,真是让人不胜唏嘘。(注:IMDB标示的Director为TorbjörnEhrnvall有误,其为producent。)
http://s2/mw690/001BIVlWzy6HNmY5FPXd1&690
[12]2004年-《单眼哭泣》,13分钟。
http://s1/mw690/001BIVlWzy6HNn2Ywz620&690
[13]2004年-《伯格曼之岛》,83分钟。
http://s7/mw690/001BIVlWzy6HNn4I7r066&690
[14]2004年-《玛丽·尼雷罗德对伯格曼的访问》,47分钟。
本片由《伯格曼之岛》剧院部分的玛丽·尼雷罗德对伯格曼访谈的素材重新编辑而成。在法罗岛上伯格曼的电影工作室——一个小型放映厅,他/她们从《莫妮卡的夏 天》谈起,直到《秋日奏鸣曲》,在谈到相关电影时,伯格曼会示意后面的女放映师播放相关电影胶片。在谈《第七封印》时伯格曼说:“如果我拍了十部好电影的 话,这应该算一部。”谈《野草莓》时他说:“那永远是维克多的电影,我认为那很伟大。” 谈《冬日之光》时他说:“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从某方面说,它离我最近。”……
http://s8/mw690/001BIVlWzy6HNn8jdZBe7&690
[15]2004年-《神秘岛屿-法罗岛》14分钟。
http://s16/mw690/001BIVlWzy6HNn9CiD5ff&690
[16]2009年-《乐园影像》,28分钟。
本片由马丁·斯科塞斯2007年创立的世界电影基金资金修复,由史提格·毕约克曼剪辑的有关伯格曼的众多片场与生活影像的片段,部分影像首次面世。
http://s4/mw690/001BIVlWzy6HNnaNkVJ43&690
[17]2009年-《伯格曼和他的演员们》,35分钟。
本片是以旁白和图片以及影片片段组合的方式展现。旁白是伯格曼电影研究学者彼得·考伊(Peter Cowie)的评论式介绍,图片是伯格曼不同时期的生活照片和工作照片,以及大量的影片剧照。动态的影片片段在片中出现不多。影片从伯格曼的少年说起,然后是他早期的电影,然后一部一部介绍他的影片和那些演员们,直到伯格曼在2007年7月30日在法罗岛去世。
http://s7/mw690/001BIVlWzy6HNnbNfFA56&690
[18]2010年-《电影是我的情妇》,66分钟。
史提格·毕约克曼剪辑,伯格曼在不同影片片场的拍摄状况以及与演员们交流的场景。多部影片梳理下来,其中加入伯格曼对影片的解读旁白和其间插入众多电影导演对伯格曼电影态度的旁白,形成了这部含量很大、密集度很高的纪录片。
http://s7/mw690/001BIVlWzy6HNnd0xEO16&690
[19]2012年-《丽芙与英格玛:一个爱情故事》,80分钟。
片头字幕:这是一个跨越五十载关于两位知己的故事,一位是传奇女星,一位是伟大导演——丽芙·乌曼与英格玛•伯格曼。乌曼说:我有许多关于一个岛的记忆,几 乎长达五十年,我在岛上演戏,也执导电影,我一生最珍贵的友谊也在那诞生。有一段时间它也是我的家,那是我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段时光,我就是在那认识了 英格玛,他改变了我的人生……
根据丽芙·乌曼说的,事情是这样的:拍《假面》其间,她爱上了伯格曼,也觉得伯格曼喜欢她,那时候,她27岁,他46岁。 拍完戏后,乌曼回到了挪威,但随后伯格曼到挪威找她,和她的朋友们说,“她应该和我在一起”。然后,丽芙·乌曼就和她丈夫摊牌了……接着她给待她像自己女 儿的丈夫的妈妈写了一封信,说了这一切:我怀上了另一个男人的孩子……然后,这位老夫人回信说:当你嫁给我儿子时,你就是我女儿了,现在你有了孩子,我非 常期待他的出生……
一部非常好的了解伯格曼性格的影片,在被爱情、孤独、愤怒、痛苦、友谊这些标题分割的影片中,坦诚的丽芙·乌曼一人在讲述他/她们的故事。影片的剪辑非常考究,尽管全片只有丽芙·乌曼一人在讲述,丝毫不会觉得乏味,其间穿插杂糅的她出演的影片片段、生活场景、照片、生活化的影像资料等元素完全贴合情绪。
http://s1/mw690/001BIVlWzy6HNneMBnG90&690
[20]《费里尼与伯格曼》,3分钟。
这段影像不确定时间,是费里尼与伯格曼在不同场合分别谈对对方的看法。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分多钟,但双方都很明确、直接的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