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教敦煌莫高窟壁画法术 |

“劳度叉斗圣变”是佛教经变题材之一。经变,又称变相,是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图画。敦煌壁画中的经变大多依据佛经绘制,也有少数依据经文改编的变文绘制。
“劳度叉斗圣变”又称“祇园记图”,这个故事源自于《贤愚经须达起精舍缘品》。传说古印度有个舍卫国,舍卫国大臣须达乐善好施、赈济孤贫,人们都尊称他为“给孤独长者”。须达到南方王舍城为儿子选妻,因缘巧合,得见释迦,聆听了佛法,如饮甘霖,茅塞顿开,于是皈依佛门,并邀请佛陀前往舍卫国教化众生,释迦即派遣弟子舍利弗与须达同往选址建立精舍。舍卫国祇陀太子园树木茂盛,景色适宜,最后他们选中了那里作释迦说法的道场。须达用足以铺满园地的黄金购买祇陀园。祇陀太子见须达心诚,愿赠祇园之树与须达共建精舍。与释迦牟尼不同道的六派代表人物闻讯后,奏启国王要与佛门弟子斗法,若佛门弟子得胜,方可起精舍。国王应允。斗法之日,外道推长于幻术的劳度叉出面,佛陀派舍利弗应约,劳度叉在大众前,变树、池、山、龙、牛、夜叉等形,舍利弗以神通力,作风、六牙象、金刚力士、金翅鸟王、狮子王、毗沙门天王等破之,劳度叉六轮皆败,最后比丘敲钟告捷,外道皈依佛法剃度从佛。
据《贤愚经须达起精舍品》记载,古印度南天竺舍卫国辅相须达,仁善德重,生有七子,只有小儿尚未婚娶。于是派使者去外地寻觅年龄、地位、种姓、家财相当的女子为媳。
使者去邻国,见辅相护弥之幼女姝丽异常,于是回国禀报须达。须达得知后立即启程前往护弥家想亲眼见见那家姑娘。
须达到护弥家后,受到护弥热情款待。护弥还邀请须达在自己家中小住几日,已尽地主之谊。须达欣然答应,但未提及儿女婚嫁之事。
当晚,须达见护弥家洒扫、修院、悬幡、铺毡,极尽华丽,就问护弥:“尊宅难道要迎亲嫁娶?为何铺设得如此华贵。”护弥说:“这是为请佛陀赴会而准备的。”当须达知道佛陀慈愍救世,神通无敌后,也想办会请佛说法。佛陀答应前往舍卫国说法,但要须达造精舍以为法堂,须达立即应允。
佛派弟子舍利弗陪同须达择地建舍。两人遍走王城内外,选中城南祗陀太子的园地,几经周折,才以用黄金铺满园地的价格取得园地,并与太子共起精舍供佛。
舍卫国王信奉六师外道。六师外道依持王权,蛮横骄矜,不可一世。当他们得知须达购祗陀国奉佛,立即向国王诋毁佛陀。须达据理力争,双方相持不下。国王在六师怂恿下诏令双方比试法力。如果佛陀胜,则建立精舍,全国信佛;六师胜,则逐佛家出国,须达和祗陀太子将以欺君之罪受诛。
斗法之日,全国臣民百姓齐集城南广场观斗。外道推劳度叉出面,佛陀派舍利弗应约。劳度叉设宝帐于场西,舍利弗升狮子座居场东,国王则坐北面裁决胜负。斗法场地在四者之间。
劳度叉高居帷帐,化出宝山一座。山高入云,怪石嶙峋。山中有诸仙乘鹤驾龙漫游。观者莫不叹其幻化之奇。劳度叉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之时,舍利弗派出金刚,手抡宝杵猛击宝山。顷刻之间,石飞山毁,化为烟尘。舍利弗旗开得胜,赢得第一局。
劳度叉懊恼不平,又变出一头水牛,牛角似剑,眼如闪电,砥角奋蹄,向舍利弗奔突而来。舍利弗笑道:“色厉内茬,何惧之有!”顿时化出威猛狮王,吼声如雷,直扑水牛。霎时间,水牛颈断皮裂,血流如注,萎顿于地。
劳度叉两次失利,心中不服,又化出七宝水池。水池四周七宝砌体,金沙铺底,池中珊瑚玛瑙与盛开的莲荷,交相辉映。舍利弗不慌不忙驱使雪山白象入池,东踏西践,猛吸池水,七宝尽碎,池水枯竭。
劳度叉又负一局,恼恨之余,恶心突起,变出一条百丈毒龙,张牙舞爪,口吐烟雾,顿时黑雾弥漫,天昏地暗,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毒龙挟风带雨、破空而至。观者无不惊惧,躲犹不及。舍利弗见毒龙欲伤生灵,指手画出金翅鸟王,铁爪锋利,敛羽直下,疾如流星,直擒毒龙,抓首啄眼,毒龙脑浆迸裂,坠尸于地。
六师再输,气急败坏,驱出两个黄头鬼。那鬼青面赤发,眦目獠牙,口吐烈火,鼻喷毒烟,怪异诡谲,四座惊骇。此时,舍利弗阵中不慌不忙走出毗沙门天王。天王左手持戟,右手托塔,威武伟岸,目似利剑,直射二鬼。二鬼所吐烟火返烧自身,跪伏投降。
劳度叉五斗失利,智竭力穷,仍不服输,忽地变出一棵参天大树,枝叶繁茂,荫庇百里。舍利弗见外道技穷,即令风神施威。狂风所过,大树拔起,外道坐帐倾倒,阵脚大乱。劳度叉惧悚惶恐,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至此,六师外道大势已去,纷纷降服。请求佛陀剃度落发,皈依佛门。国王及三亿臣民亦尽弃外道邪说,笃信释迦正法。
感言:法力无边舍利弗,惊骇外道劳度叉。风起云涌阵脚乱,徒众降服皈佛忙。
前一篇:日本寺院的佛塔
后一篇:北齐 石雕释迦牟尼佛坐像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