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艺欣赏12——山西广胜寺元代壁画《药师经变相图》

(2014-10-21 23:21:46)
标签:

佛教

壁画

元代

大都会

药师佛

佛艺欣赏12——山西广胜寺元代壁画《药师经变相图》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元代《药师经变相图》

高751.8 cm  宽1511.3 cm

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广胜寺是佛教东传中国最早的几座寺庙之一,始建于东汉,经历代重修,现基本保持元代建筑风格。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处。广胜寺的元代壁画。共有两处,一处原存下寺大佛殿,另一处现存水神庙明应王殿。明应王殿壁画计5幅,内容表现元代生活民俗。大都会博物馆藏《药师经变》则是从下寺的墙壁上剥离下来的。如今山墙上尚存16平方米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残卷。此外,广胜寺珍藏的佛教典籍《赵城金藏》是北宋《开宝大藏经》的复刻本,由于北宋刻本早已散佚,现存7000卷的《赵城金藏》成为中国现存最早最全的大藏经,具重要的文献及版本价值。现是北京图书馆镇馆之一宝。更重要的是,据唐朝名僧道世所撰《法苑珠林》载,广胜寺塔是全国19座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塔之一。1990年以后,随着陕西法门寺发现佛指舍利,增加了广胜寺塔下埋有佛陀舍利的可信度。由此可见广胜寺具有非常深厚的佛教文化积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药师经变》巨型壁画出自这里绝非偶然。  
时值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军阀战乱,人民生活极为痛苦,僧人也不例外。广胜寺寺院破败,僧人便将下寺壁画卖给了两个美国人,以所收资金修庙。关于剥画出售的经过,《重修广胜下寺佛庙序》说得十分明白:“去岁(1929年),有客远至,言佛殿绘壁,博古晋雅好之,价可值千余金。僧人贞达即邀士绅估价出售。众议以为修庙无资、多年之憾,舍此不图,势必墙倾椽毁,同归于尽……”遂以1600块大洋作价,卖给文物贩子,最后辗转流传至美国。
这幅壁画最早由美国著名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Arthur M. Sackler收藏。他是一名牙医,在美国牙医非常富有。他很喜欢中国艺术品,购买了大量的中国文物。同时,他还捐款建造了许多博物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用以展出中国艺术品。在90年代,他还给北大文博学院捐了一所博物馆,仍以他的名字命名,只是前面加了北京大学四个字。他的艺术品的来源有二,一是去中国购买,二是从古董商的手里购买,常常是买下一位收藏家的所有中国艺术品。五十年代以后,他开始捐献中国艺术品给各个博物馆了。1964年, Sackler以他母亲的名誉将这幅大壁画捐献给了大都会博物馆。据Sackler声称,他是从广胜寺购买了这幅壁画。曾经担任大都会博物馆东方艺术部研究员的Aschwin Lippe(1914-1988年)于1965年发表了该壁画。他指出:各种来自广胜寺的壁画的尺寸与寺中大殿的长宽使人们有可能判定它们分别出自哪所具体的大殿。通过比较, Lippe认为大都会壁画长度基本符合广胜下寺主殿山墙(大约15米长)。因此,大都会壁画应来自广胜下寺主殿。  
壁画中央的形象是如来佛还是药师佛有两种说法,其一,壁画中端庄慈祥的如来佛祖端坐正中,左右分别是普贤和文殊菩萨;其二,《药师经变》则表现药师佛和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一起,合称东方三圣。据考证应为药师佛,按照佛像造像的规矩,如果表现如来佛说法,那么佛的手印应该是施无畏印或说法印,可是大都会博物馆藏壁画的佛像并没有施无畏印或说法印,而是右手举起,掌心向上,施的是与愿印。由此证明这尊佛不是正在说法的释迦牟尼,而是药师佛正在施愿。《本生经》的故事说,在久远的过去世,电光如来住世时,有一梵士养育两子,一名日照,一名月照。这位梵士修行成佛后,即是药师如来。跟随他一起修行的两个儿子,则修成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成为药师佛的重要辅佐。这就是在大都会博物馆藏《药师经变》壁画上,药师佛端坐正中,左右两胁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的由来。药师佛是佛教中一位重要的佛陀,佛教最能吸引信徒的教义无非两点:一求长生平安富贵,二求死后超生极乐世界,生病就要拜药师佛,由此可见药师佛的地位重要。  
巨型壁画《药师经变》绘于元代,即公元13—14世纪,(迄今已有700—800年)具有十分宝贵的历史文物价值。从艺术的角度看,这幅壁画继承了中国民间壁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融入了中国佛像绘画的技法。佛像的造型沿袭了唐以丰满肥胖为美的审美情趣,药师佛及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的脸庞,皆圆若满月,慈眉善目。由“法像”展示其慈善、宽容、智慧、禅定的内心世界。除端坐正中的药师佛身着袈裟,袒露前胸外,其余菩萨神将,都是穿着类似中国士大夫那样的长袍宽带,显得俊逸潇洒。衣服的皱褶自然生动;衣服的质感薄如蝉翼。凸显秀骨清像名士气韵。我们虽然不知道这幅壁画的作者是谁,但从壁画的风格及艺术成就可以看出,它继承和发扬了自魏晋南北朝僧佑、戴逵,到唐代“画圣”吴道子的佛像艺术的传统技艺,堪称艺术珍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