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像摩崖佛教寺院甘肃 |
拉梢寺又名大佛崖,坐落于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山峡谷中(距天水市近70公里),是在一块纯天然巨大的崖壁上塑造的释迦佛像。摩崖高度60多米,绘制面积达17000平方米。主佛高度42.3米,比麦积山东崖大佛高一倍。佛座属仰俯莲座,莲瓣间层列有狮、鹿、象等,或站或卧,排列对称,雕琢古朴,形态生动,造型艺术水平较高。
拉梢寺为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
由使持节柱国大将军陇右大都督、秦州剌史尉迟迥与比丘释道□合建。后经隋、唐、元几度重修,期间经历了五朝八个世纪,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作品。其中主要以壁画为主,壁画约占整个崖面的三分之二左右。虽长期受风雨剥蚀,多有脱落,当时绘制的颜料及浮雕主体特征尤在,现存壁画更为珍贵。大佛之上架设木构遮檐,全长51米,进深约3米。檐下施高大斗拱,遮檐望板做成方格藻井,耍头上悬挂风铎,清脆悦耳的风铎声,有时回荡在峡谷之中。寺内还保存有北周明帝宇文毓三年(公元59年)的摩崖阴刻楷书题记,更为珍贵。
拉梢寺西北约1公里还有千佛洞,为一天然岩洞,因有摩崖悬塑七佛,俗称“七佛沟”。壁画和悬塑均分布在岩洞一侧的崖面上,由木栈道将壁画和造像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造像刚健淳厚,作风古朴。下部塑像丰盈清秀,颇具北周特点。部分造像含西魏遗风,这些作品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
拉梢寺位于敦煌、炳灵寺、大像山、麦积山同一条“丝绸之路”线上,石窟开凿建造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与佛教东传、十六国时崇尚佛教有很大关系。
后一篇:明代 释迦牟尼佛说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