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久古中国申花山东鲁能 |
申花应该向鲁能学习什么?
——新闻评论
久古
很巧,近来上海申花与山东鲁能都“出了点事”,前者因戴林一肘而引发的球员与媒体的口水大战愈演愈烈、且未见有穷期;后者亚冠首战落败,且外援涉“假”,俱乐部忙着进行“危机公关”。这两年本属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在学习某报《曝国足新核准备上大学,社会形象影响鲁能球员工资》一文后,俺便将二者合在一起进行了思考,得出结论:申花应该向鲁能学习。
说实话,俺先前是不怎么喜欢山东鲁能的,盖因该俱乐部球员过于内向、过于木讷,三脚踢不出一个响的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鲁能一直不听俺劝告买入李玮峰,而一直重用舒畅。这多少有点狠铁不成钢的味道了,不多说也罢。
相反,俺一直比较喜欢申花。从徐根宝的抢逼围开始,到一直走洋帅路线,张扬个性、打法行云流水、激情四溢。特别朱俊入主之后,时有惊天新闻生发,风生水起,给这日见冷清的中国足坛平添诸多热点。就像鲁迅笔下的《祝福》,年夜的鞭炮声总归有些许的热闹。
不曾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现在看来,申花多了些神马,多了些浮云,却欠缺一点沉稳,欠缺一点大器和大度。轻骑虽是跑的极快,却没有坦克的雄浑与悲壮。媒体批评几句,纵便是过分了点,纵便是错,一来一回,三几回合就应该收场了。球员结成伙,成团,有组织的回骂,你俱乐部总不该高高在上,任其东南西北吧?作为管理者,你一副置之度外状,充看客,放之任之,任凭事态不可收拾,受损的终归是俱乐部自身的形象。
而恰恰是这“形象”,鲁能看的极重。用韩工正的话来说,中超在“重塑形象”,鲁能也在“重塑形象”。刘钊转会,虽去不了青岛,人家还帮忙张罗去中甲;邓卓翔要读书,人家忙着办手续;亚冠输球之夜,韩鹏周海滨们就“正常的接受媒体的采访”,而其他球员也并没有拒绝球迷的签名合影要求,崔鹏王永珀则通过微博向球迷道歉——记得申花球员是通过微博与媒体“干嘴仗”。这些,都走在了俱乐部之前。而据报道,“社会形象影响球员的工资”,鲁能球员的合同规定,“球员工资(年薪)的10%将由球市和球迷(媒体)对球员的评价决定”。
俺曾经很认真的拿文化与足球进行评论,并以山东鲁能为例,举黄河文明、齐鲁文化,甚至梁山泊草莽、孔夫子的儒家文化进行了极为深入、科学的进行了分析点评,开了足球与文化评论之先河。现在看来,当初俺的评论方向没错,对鲁能俱乐部及其球员那种含蓄、内敛乃至温良恭敛让批评多了一点、锋芒露了一点,是为过。
足球是力量与速度、技术与战术的运动,当然避免不了激烈的冲撞甚至打斗,但这不应该提倡。既是美,就力避野蛮,力避愚昧。文化低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没有文化为豪,以没有文化自居,沾沾自喜。就像李逵、鲁智深,动辄把“鸟”挂在嘴边,还以此为荣。
球员就是学生,俱乐部管理者就是老师。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所谓子不养,父之过。球员的身上,深深的烙印着管理者的影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会打洞。世上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滴水穿石、细流成河,百年豪门终非一日建成。所谓规范管理,靠的是平时生活、工作、训练、比赛里一点一滴、天长日久的积淀。
不敢说,鲁能这方向、这做法一定就全对;也不敢说,大家都要向鲁能学习。然鲁能这种一丝不苟、点点滴滴严格要求,至少从人生成长的角度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或许,鲁能亚冠之路还将不平坦,追赶大连八冠之途仍将迢迢。然而,筚露蓝缕,以启山林,付出一分劳动,总会有一分收获。是金子,总会放光。
申花,请你扪心自问,俺该向鲁能学习什么呢?(中国久古/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