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快吃不上了

标签:
海底捞 |
分类: 辣妈酷爸故事 |

海底捞的财报一出,巨额亏损披露,今年要关停276家餐厅。意味着以后我在北京要找这餐厅吃一顿饭,得寻寻觅觅了,甚至找不到。
我手里现在还有一张他们家的修指甲券呢。曾经火得一塌糊涂的海底捞,在随便一家门店吃个饭都要提前预约,像我这个喜欢在家门口饭馆搞突然袭击的食客,经常被挡在门口排队。可以一边排着一边免费吃吃喝喝免费小食、修指甲、做头发、按摩足疗。当我连免费赠送都排不上队的时候,店家就给我一张券,让我等人少的时候择时再来。
现在终于是人少的时候了,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竟是到了海底捞关门歇菜的时候。
曾经有本书叫《海底捞你学不会》,论这个品牌的经营之道有多牛,很多创业公司纷纷阅读自学成才。
假如不是疫情的打击,它会不会降落得这么快呢?
我想肯定不会的,隔壁西贝曾经也是人山人海的吃饭景象,因为防疫需求长期半死不活地营业,为了生存下去也出了歪招:单方面取消了付费会员卡权益。
如果不是生存艰难,多年辛苦攒下的好口碑谁愿意廉价甩卖呢。
北京这一轮疫情的抬头,追根溯源是东城一家烤鸭店聚餐给带起来的。烤鸭啊,北京人的挚爱美食,现在想想就触霉头。
不敢出去乱吃了,想饭来张口的时候,点个外卖算了。这却又向快递行业砸下了更大的压力,本来需求就大,现在更不够使了。
快递兢兢业业地认真做防疫吧,客户嫌你送得慢,怎么这么拖拉超时,有时还送不到,投诉差评。
小哥每天凭空增加了做核酸和防疫流程,能不慢吗,快递感染了也执行封控,人手能够用吗。
像飞毛腿顺丰一样一如继往地快,奇了怪了,怎么做到的?防疫流程偷工减料呗,少做或者根本不做。纸包不住火,被逮了现形了,企业和责任人直接按涉嫌犯罪被法办了。
现在买买东西、吃个饭真揪心呀。
也有例外的,我家门口就有奇葩——京斗云,高端雪茄俱乐部,在年景好的时候它家就门庭冷落鞍马稀,我心想它这可咋养活自己。
直到有一次在网上抢了张打折券,二人餐四百块,是一折之后的价格。进去之后真是除了打折券套餐什么都不敢点,一块牛排一千多。太高端了,抽雪茄的大佬都是风险投资商吧。
之后看见这家店就来气,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的破馆子,配占这么好的位置吗,就算换一家开封菜都比你实用,盼着它关张走人腾地方。
可是它偏不走,疫情前后好像营业没什么区别,继续吸有钱人的血去吧。
可惜了那些烤鸭、火锅、民间菜,我们普通人离不开的小馆子,苦撑在生死线上。
每天在家自己做饭丰食足食,健康又营养。但时间长了就想去一次饭馆涮涮肠子。
那些曾经带给我们美好体验的大饱口福之所,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