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单分享

标签:
教育小学生课外阅读亲子阅读 |
分类: 北京小爷成长记 |
我是一个小学生家长,在家里负责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经过两年的“陪绑”历练,写了上百篇酸甜苦辣咸的育儿记录,在儿童阅读这个大范畴里,我推荐过很多知名读物,也展示过儿子学校的课外书单。
儿子上小学以前,我认定只要是市场上火爆的少儿读物,时毛的推荐书目,收入自家书柜肯定是没错的。儿子上一年级之后,我又开始迷恋与迷信学校和老师,只要是官家的购置要求,绝没有一个“不”字。在儿童阅读这条路上,我也曾迷乱过,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去换取一个简单纯粹的、热爱阅读的目标。
每一个在孩子身上付出心血的家长,都有这样的必经之路。
八年来,我有使不完的洪荒之力,我们家弄了几柜子青少年读物,我儿子也熏陶成了喜欢阅读的孩子。不过后来我淡定地发现一个细节,孩子从小到大喜欢看的主题几乎没变过,很多书至今还是摆设。他三岁亲子阅读的书,以动物和恐龙类为主;现在他自己读得津津有味的,仍然是狼王梦、漫虫记之类。
学校上阅读课的时候,老师指定了统一书目,但有的书他根本没兴趣,敷衍地翻阅,还是花更多时间啃自己喜欢的小说。
一年级时,我们家长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按照老师给出的课外书单购买了全部书籍,但其中很多书他看了一遍就搁置一边不再翻了,他不喜欢。还有一些他看一眼标题就没兴趣。二年级时,我们只买了学校规定的必买课外书,自愿的没有买,因为知道他有很多都不会看。即使这样还是有几本在家闲置中。我们打算到了三年级,让他自己按照学校的书单自主购买,决定看的就买,不打算看的也不用浪费钱和家里的空间了。
学校的书单,都是按照教育大纲要求锁定的佳作丛书,对孩子有好处,全是好书。但学生却有他自己的选择性,有明显的偏好,看与不看全在他自己。
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到了小学尚且如此复杂,真是让人操不完心。但据老师说,总有一部分学生不爱看课外书,这就更让家长头疼了。
如果孩子面临上学,家长慌不择路地买一些专家、学校推荐的好书,塞给孩子看,那恐怕是一个大人孩子都很痛苦的过程。因为我感觉小学这个时期,他应该是有了自己的意愿选择,知道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不是被别人强迫。小学时期开始了孩子的选择阅读期,而不是阅读习惯养成期。要想养成读书习惯,应该是倒退到更小的幼儿时期。
那时候是亲子阅读时期,家长每天再忙也抽个时间给孩子读一段书,这个日积月累的做功课过程,到了上学的时候,终究会让孩子受益。
我前段时间经常被儿子批评,球球嫌弃我是个玩手机的不学无术的呆子。我说手机上有工作,但他不理解,认为我弄电脑和手机就是在玩。后来我反省了一下,我怕他也跟我学着玩手机,就像他小时候跟我学着看书一样。于是我晚上在他面前搁置了工作,还是陪他看看书,或者一人拿一本,各看各的。所以每天晚上,他总是想不起来看动画片。
在我的育儿文章中有多次提到过儿童阅读内容,有很多家长都让我分享书单,我也确实推荐过好书,并公开过学校的书单。但我现在认为,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孩子爱看书、有选择,我们家长和学校只是推荐一些好的,给他展示更多的选择可能性。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孩子就失去了兴趣发展的动力。
应很多朋友之邀,还是展示一下球球同学的部分课外书。
这些是他看过很多很多遍的,我怀疑是不是都背下来了,真的太喜欢反反复复地看,我无法理解他的兴趣,默默关注吧。
这些是江湖中口碑很好,购买率极高的佳作,大人孩子喜欢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有条件的不妨试试。
这些是学校一、二年级陆续推荐过的书单,很多家长对此大感兴趣,我以一个过来人建议,真没必要迷信,让学生自主选择才是王道。
现在学校的教育政策是提倡多读国学和古典名著,课程考核中也加大了这部分内容,家长可以与时俱进,多引导孩子读这方面的书。但也还是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给他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自己为自己拟定课外阅读书单。
前一篇:小学生在家挖化石的“灵感”瞬间
后一篇:同学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