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胡子》(1965),黑泽明的斯堪的纳维亚十字(上)

标签:
影评文化历史杂谈娱乐 |
分类: 西山电影说 |
黑泽明一生导演拍摄了31部影片,风格多样,诸多探索。
然而,他自诩的“人道主义”是一以贯之的,尤其是在他的黑白电影作品中,体现得更为充分。
在这些作品里面,体现黑泽明式人道主义最经典的作品,非那部名称独特的《红胡子》莫属。
因为这是他执导的最后一部黑白电影,也是他与17年的好友三船敏郎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
只是看影片的编剧名单,就能使人目眩:
小说原作者是山本周五郎,唯一拒绝了直木奖的作家,作品包括《日本妇道记》《红胡子诊疗谭》等。
编剧井手雅人,作品包括《影武者》《鬼畜》等。
编剧小国英雄,与黑泽明合作了18部电影,作品包括黑泽最经典的《七武士》《生之欲》《乱》《椿三十郎》等。
编剧菊岛隆三,作品《女人步上楼梯时》《用心棒》《蜘蛛巢城》等。
加上本身就是剧作家的黑泽明,这样的一个编剧黄金组合团队,即使在黑泽的经典作品中,也是罕见的。
影片以山本周五郎的小说《红胡子诊疗谭》为蓝本改编而成。
讲述了江户时代,在一个名叫“小石川诊疗所”里发生的五个既独立,又有所交织的人间故事:疯女,母亲的情人,失踪的妻子,青楼少女,和小偷一家。
而这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又被一条主线:诊疗所长红胡子(三船敏郎饰)和实习医生保本(加山雄三饰)从对立到相融的情感变化而串起。
影片长达三个小时,又有如此多的人物和线索,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编剧团队功力的了得。
在这部电影中,黑泽明采用了双男主的结构,由三船敏郎与加山雄三组成老少配,奉献了不同风格,各有精彩的演绎。三船敏郎收敛了他在黑泽影片中特有的锋芒,饰演宽厚而威严的长者,从而也给了加山雄三更多的发挥空间。
而在影片的内容上,几个故事的主人公涵盖了男女老幼,如果从人一生成长的经历时间段来看,恰恰是一个人完整的一生:儿童(小偷一家),少年(青楼少女),青年(疯女),中年(消失的妻子)和老年(母亲的情人)。
毫不躲闪的镜头语言,直面这些底层小人物的心底呐喊,加上诊疗所特殊地位而接触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组成了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市井“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