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津安二郎的“三秋”(上):静美的画面,娓娓道来的“生死别”

(2018-07-27 00:58:52)
标签:

影评

文化

娱乐

历史

分类: 西山电影说

小津安二郎一生执导桶拍了54部电影,题材多样广泛,不过,个人还是以为他的“三秋”:即1960年的《秋日和》,1961年的《小早川家之秋》和1962年的《秋刀鱼之味》最能体现他的个人拍摄特色以及影片哲学。

这也是他最后的三部电影。

小津安二郎的“三秋”(上):静美的画面,娓娓道来的“生死别”
1960年《秋日和》

小津安二郎的“三秋”(上):静美的画面,娓娓道来的“生死别”
1961年《小早川家之秋》

小津安二郎的“三秋”(上):静美的画面,娓娓道来的“生死别”
1962年《秋刀鱼之味》

他的最后三部作品,都带有一个“秋”字,是冥冥中预感到了自己人生之路的尽头?

还是为了应那句古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现在已经不可再考。

说来这三部电影,在内容题材,演员阵容,拍摄手法,乃至剧中人物的名字都很类似。

不过细究起来,在主题上还是有所区分。

《秋日和》讲原节子饰演的未亡人秋子,和司叶子饰演的独生女文子,母女两如何在失去丈夫和父亲的阴霾下,顽强地生活下去。

小津安二郎的“三秋”(上):静美的画面,娓娓道来的“生死别”
原节子和司叶子饰演的母女俩

在《小早川家之秋》中,原节子仍然是未亡人,不过和司叶子变成了姑嫂。

对于如何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俩人都处于犹疑之中。

但是,一家之主万兵卫的突然死去,让原本和谐的大家庭面临重新的组合,也促使了两人下定决心做出选择。

小津安二郎的“三秋”(上):静美的画面,娓娓道来的“生死别”
《小早川家之秋》中的司叶子和原节子

而在《秋刀鱼之味》中,小津回归到了自己最拿手的父女情深的传统题材。

笠智众将一位父亲对于女儿即将出嫁即期待又伤感的细微心理活动,演绎得淋漓尽致。

最后,充满淡淡别离之绪的笠智众回到已经不再有女儿欢声笑语的家里,影片落幕,也宣告了小津电影生涯的结束。

小津安二郎的“三秋”(上):静美的画面,娓娓道来的“生死别”
笠智众和岩下志麻演绎的父女感人至深

在这三部影片的拍摄风格上,完全体现了小津安二郎的个人特色:固定的镜头,推进人物的拍摄,唯美的构图,没有渐变的场景切换,让整部影片看起来清爽干净,如同一幅幅的剪贴画,令观众心旷神怡。

小津安二郎的“三秋”(上):静美的画面,娓娓道来的“生死别”
小津的影片特色:走廊与低机位拍摄

小津安二郎的“三秋”(上):静美的画面,娓娓道来的“生死别”
静美的画面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