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区》,别具一格的写实科幻片

标签:
影评娱乐文化杂谈 |
分类: 西山电影说 |
2009年11月《第9区》在美国开始公映,网上也可以找到一些资源。
影片中第9区的入口标志,让人印象深刻,类似的抽象风格标志,不禁让人联想起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中,约翰.迈斯的著名作品《大广场》。
电影的成本据说花了3000万,在科幻片中应该属于小制作。也许导演尼尔·布隆坎普 (Neill Blomkamp)出生在南非的原因,对于种族隔离制度有亲身的体会,拍起这类题材更是得心应手。
有趣的是,以往各类外星人科幻电影,人类和外星人的关系,要么是点到为止,如《第三类接触》,《E.T》;要么就是穷凶极恶的外星人入侵地球,比如《独立日》,《异形》系列。
但是《第9区》第一次提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科技有一天能够与外星智慧生物不相上下,比如RPG也能够将外星飞船击落,我们如何管理这些外星人?还是隔离了事?
同时,我们注意到尼尔·布隆坎普是特效师出身,30岁时已经拍出了口碑不俗的《第9区》。是否我们可以期待另一个詹姆斯.卡梅隆的出现(詹姆斯卡梅隆也曾经具有特效师的背景,30岁时拍出《未来战士》),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前一篇:分裂的气喘吁吁
后一篇:也许到了直面外星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