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忆我我忆梅

标签:
文化 |
分类: 品读经典 |
http://www.3zitie.cn/gg/pic3/img/20124141542515.jpg
作为名噪一时的海上画派“后海派”的领袖人物,吴昌硕涉猎广泛,画技超绝,而最擅长的还是写意花卉。他属于艺术上大器晚成的一类,学画较晚,40岁以后方将画示人,但他的起点就高,悟性读到,以浓郁的文人气息和独到的画面语言引人瞩目。他的画法,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并深受徐青藤、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的影响,而他以书入画更是凸显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勾兰,用狂草画葡萄蔬果。有着书法的老辣笔力,笔下的画面也就有了疾风劲草的雄强气势。吴氏的用色也极有功力,喜用类似赵之谦一路的鲜艳色调,形成浓丽对比的视觉冲击。吴昌硕的以书入画,舍弃了“形”的羁绊,而使写意的感觉更加突出,从而形成了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
表现形式。
想起曾经看过的吴昌硕的画像,身材不高,面颊丰盈,细目疏髯,目光专注,一副安静饱满的样子。据说,他的生活安排也是有条有理,每天晨起,要面对书桌,默坐静思约一刻钟,把当天的工作安排有序,然后再进早餐。他在作画之前,也先要静心构思,有时端坐冥想,有时闲步怡情,一直要到整幅画面布局圆满,栩栩如生在眼前,才快步来到画案前,凝神静气,举笔泼墨,笔走龙蛇,一气呵成。一遍画完,又要掷笔凝神,面对画面小心收拾,有时候,提着毛笔,却很久不着一痕。他曾说过:“奔放处要不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魄。”一幅画作好之后,就张挂在墙壁上反复观赏,并请友人品评。大家提出意见,他就虚心听取,经过考虑之后,再着手修改,直到满意,才肯题款、钤印。万一画得不大满意,他就断然弃置,毫不顾惜。
《花卉》
近代 吴昌硕 王一亭合作 纸本设色 吉林省博物馆藏
此图为艺术家们雅集一堂时所绘。
王一亭画水仙、佛手、盆架。吴昌硕画梅花。
王一亭所绘水仙用没骨法,笔力不如吴昌硕老到古朴。
吴昌硕画梅花,圈花点蕊苍劲简老。
http://img618.ph.126.net/ZS0UFPOuTFALZgllr8vKLQ==/1970043361997884167.jpg
《菊石图》
《菊石图》是吴昌硕以惯用的斜对角章法而作,
集中在画面左边,靠顶角画有姚黄大菊,双钩花瓣,
浓墨点叶,枝干上有两个花蕾,下面有巨石一块,数朵魏紫,
中间隔着一朵白菊,昂首怒放,风姿绰约,浓墨深叶衬托着花朵,
花枝扶疏,画之右下角点着大小不同的墨点,各种盛开的菊花,
呈现出鲜艳多姿,神韵秀丽,凌风傲霜,
可见画家寄托着他清高脱俗的精神品格。
http://img618.ph.126.net/MyGzDMskbY2Vpt5Qol_kwg==/1970043361997884090.jpg
花似锦,红艳欲滴,千姿百态,有含苞等放的,有盛开吐蕊的,
仿佛使人感到凌风傲霜,能闻到一缕缕的清香。
http://img842.ph.126.net/Y4_R-poU54sXyz93ilQcoQ==/867224403245703979.jpg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19年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天竹在吴昌硕的作品中,常有出现。
它与梅花、水仙、兰、竹、菊等同样具有象征美好的意义,
诚如吴昌硕在画中的诗句:
天竹如花冷不凋。此图为三段式法,图下一片水仙,
中间有顽石相接,顶端为数株天竹遒劲的技朽,落笔纸上,
浑厚却能半深半淡,再用墨点心,立体感强,聚散有致,
一丛丛,树以墨绿的叶子,形成了红绿互为补色,红色为暖色素,
给以热情奔放之感;绿色为寒色,给人冷静平和之感,
吴昌硕常能将红与绿这种强烈对比的补色运用在同一画面中,
有着艳而不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