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北京,崔如琢先生是我必须要拜访的人。
崔先生的家,在北京京顺路上的观唐,那是京城最为著名的中式别墅区。观唐里有个静清苑,一处占地6亩多的大院子,四幢比邻的别墅,雕栏玉砌,池水茂树,构成了现代都市里的宁静家园。其规模、气度、韵味,在偌大的京城也鲜有比肩。
走进静清苑,仿佛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殿堂。
沿环廊进入茶厅,迎面挂着的是唐寅的画。往里移步,客厅里沿南墙一溜摆着精美绝伦的战国铜器,四面墙壁上,依次挂着赵孟頫、石溪、渐江、八大山人、郑板桥、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李苦禅、李可染的书画,每一件,都是历代名家的精品之作。闲步在阔大的房子里,随处都是精挑细选的艺术精品,俨然一个藏品丰厚的艺术博物馆。就连餐厅的靠墙角落里,半掩半藏的都是徐悲鸿的4尺精品双猫图。对于崔先生来说,这些只是为“养眼”而摆设的,决不是炫耀,真正值得炫耀的是他束之高阁的那些珍藏,从唐宋元明清依次排下,各朝各代名家精品,他广有珍藏,近现代名家如齐白石、李苦禅、吴昌硕、傅抱石、徐悲鸿、李可染、黄胄等精品,更是琳琅满目。我数次到崔先生家里拜访,有幸拜读了多件珍品,从“明四家”到“清四僧”,从手卷到信札,从鸿篇巨制到尺微精品,件件珍贵,瞻读拜阅,妙不可言。尤其是他收藏的石涛一百张罗汉题材册页,每一张都精微传神,令人叹为观止。
崔先生的藏品之丰厚,在书画界传闻很多,也有许多故事流传。一次,有位传记作家找到他家,定要看看他真实的收藏实力。崔先生说:“都看是不可能的,你也看不过来。这样,你说你想看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吧”,作家诧异第看着他说:“那就看看近现代吧。”崔先生又说:“近现代你想看谁的?”作家又晕了,于是往大处说:“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临别,作家感慨万千地说:“开眼倒是真的,可我却不知道怎么写了。”
在我的画家朋友里,热衷收藏并达到一定水准的不少,而藏品之高之精之巨如崔先生者,恐怕全国难有其二。说起收藏,崔先生有说不完的故事,他的每件藏品都有动人的收藏经历。
崔先生真正的收藏经历应该是从美国开始的,而其动因,则是对于祖国艺术的珍爱与责任。1981年初冬,寒风料峭里他只身离开祖国,带着800美元和一个男人的创业与艺术理想来到美国。初来乍到,美国的繁华与嚣杂似乎与他无关,他在为生计而奔波的同时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他的文化梦想。一开始,他没曾想过自己能有机会收藏国宝级的作品,然而,198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一幅石涛的15米长的手卷,而开店的老板不懂中国画更没有鉴赏力,开价竟然只有3万美元,这一意外之喜让他茅塞顿开,同时,又感到了一个中国艺术家的文化责任之重:在西方艺术家作品身价狂升的时候,中国历代大师的传世名作,居然沦落到了如此低廉的程度。此后,他开始把目光更多地放到艺术品市场特别是民间藏家,用通过艰辛努力渐渐积累的财富,成系统地收藏中国历代散失在国外的艺术珍品。上苍似乎也感动于崔如琢的文化责任,那几年里,崔先生的财富之路意想不到的顺畅,投资屡获超高回报,于是,他得以有充足的资金,收藏大量精品。而他作为成名甚早的著名画家,艺术造诣深厚,又兼早年师从名家和在故宫博物院临摹历代名家名作的经历,形成了很好的鉴赏能力,因此,他的收藏很快具有了一定规模。他开始把关注的目光从美国转向全球,特别是同中国有交往历史的东南亚各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他的判断是准确的,在泰国,他从昔日一位王室家属手里,一次性花100多万美金买进了几十幅中国画精品,我看到的几幅名家精品,包括徐悲鸿的六尺精品《双骏图》,都是那一次的收购所得。http://img1.artron.net/artist/A0000081/brt00008100050.jpg 璞玉如琢——著名美籍华人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崔如琢先生印象" />
崔如琢先生收藏很广,藏品价值惊人,然而,他从不以藏品赢利,“只收不出”。当初,收得石涛手卷后的第3年,一位犹太人找上门来,想用30万美元购买,结果崔先生不为所动;又过了4年,那位执著的犹太人想用100万美元把此画买走,他依然不为所动,只是微笑着对客人预言:“过不了多久,此画可值1000万美元”,那位犹太人听后摇头耸肩,说中国书画在市场上不会有这个行情,他却说这个时间不会长。崔先生的预言是准确的,此画的价值现在早已远超当时的估值。
对于收藏,崔先生渐渐有了宏大计划,倾自己所有与所能,收集散失海外的历代中国艺术精品,有朝一日,带回祖国。他坚信,随着世界一体化发展和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再认识的深入,中国艺术品一定会让世界瞩目,回复它本应具有的价值。因此,他收藏从来不计代价。1983年,崔先生在美国的一家拍卖行看到一幅八大山人的《荷花翠鸟》图,估价为5000美元,他暗下决心一定把他拿下。8000美元的落槌价,崔先生如愿收藏,而今市值已逾千万。
崔如琢的收藏里有许多难得一见的珍品,每件珍品,都令人流连。有一次,我有幸展阅傅抱石的一幅长卷,画中人物大概有50人之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气韵连贯,妙趣横生,弥漫着一种生动、神秘的意境之美。画上不仅有众多名人题词,还有徐悲鸿、吴作人、刘海粟等众多大家的题跋,相映生辉,堪称难得精品。他的家藏中,在美术史册记载、并被大家公认的艺术精品就有上千幅。在这些藏品中值得一提的是“明四家”“清四僧”等历代有代表性的名家作品均有收藏,其中,文徵明的就有5件;石涛等“清初四僧”的作品有19件。而他的收藏不仅只限于书画,还有战国青铜、历代家具、瓷器古琴等。在青铜的收藏中,有摆放在客厅的战国时期的错金银团花流鼎,还有西周的燕侯鼎、燕侯盘,商簋;在紫檀的系列收藏中,客厅里的紫檀博古柜是乾隆时期的,另一件是雕龙椅,刻工精细,非常精美;家中作为摆设的一架古琴,为元代刘伯温的藏品“玉兰”;瓷器系列里,则有雍正官窑的青花釉里红玉壶春瓶等。
崔先生的收藏品来源很广,有的出自国内名门世家,也有来自海外华人的家藏珍品。崔先生相信收藏的缘分,他觉得,自己和这些艺术珍品仿佛前生有缘,注定要在某个时刻,成为家藏的一部分,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并深入影响自己的审美取向和绘画风格。
崔先生在收藏领域的成功,与他过人的鉴赏能力密不可分,而收藏的日渐丰富,又不断培养着他的眼力。优秀收藏家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在鉴定上苦下功夫,做个鉴定方面的高人。崔先生的博学多识与多年实战,造就了他在鉴赏方面的高水准。他帮许多企业和藏家“掌眼”,收获巨大。在2004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家来自浙江省宁波的企业在崔先生的指导下,用重金买下从日本回流的吴昌硕的《花卉十二条屏》,此画以1650万元创下了吴昌硕在国内拍卖的世界纪录。2005年,一位朋友在拍卖会上看中了傅抱石的一幅画,崔先生看后力主他出资20多万买下,而过了半年多,在另一次拍卖会上,这幅作品以300多万元的高价拍出。没有卓越的鉴赏眼力,是很难果断拍板的。
崔如琢是遐迩闻名的收藏家、鉴赏家,同时,他更是一个卓有建树的书画家,是一个学养深厚、感情丰富的传统文人。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a_/AD/ADA02916621C1F7767EDE8268D318BB7.jpg 璞玉如琢——著名美籍华人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崔如琢先生印象" />
丙戌初秋,位于山东高唐的李苦禅纪念馆开馆,我陪他前往高唐,路上,他唏嘘感叹,忆念师恩。的确,作为画家,崔先生很幸运,一开始学画,就拜为大师李苦禅门下,十多年苦禅大师的精心调教,耳濡目染,潜心领悟,他的进步神速,尚未成年,画风已初显气魄。在他早年的一幅梅花作品上,苦禅先生就题写下“笔墨气势颇正确,此后努力可也”的批语。此后,他又得到李可染、陈半丁、郭味蕖等前辈指导,并有机会在故宫博物院得以拜读许多历代名作。正值青年时代的崔如琢如饥似渴,长期临摹并潜心研究石涛、龚贤、渐江等众多大师绘画作品,使自己的学养大增。之后,他进入中国工艺美术学院任教,继续精研画理,切磋画艺。在美期间,又遍访游历美国及世界各地博物馆,境界日高。和多数画家不同的是,他有广泛而系统的收藏,可以常常用心描摹家藏名作,潜移默化间,其绘画技艺也日趋成熟,绘画风格也日渐凸显。
崔如琢绘画体裁广泛,花鸟、山水、人物均有涉及。他画花鸟。画面大气磅礴,笔墨酣畅淋漓,讲求意韵和境界,格调高古,清新不俗。运笔用墨里,可以看出徐渭、八大、李苦禅、潘天寿的笔形墨影。他画鸡,往往几笔浓墨,鸡的形态就跃然纸上,雄鸡的动感,雌鸡的雍容,雏鸡的稚拙,栩栩如生,辅之一丛墨竹、几枝老梅,或几片芭蕉,动静相宜,相映成趣;他画八哥,或昂首欲飞,或敛翅小栖,三五一群,神态照应,谐趣自然。另有淡墨皴擦成石头,有朱砂点缀成红竹,交相辉映,画面上的八哥灵动得仿佛呼之欲出------在他的花鸟画里,无论芭蕉成荫,池塘积翠,也无论晴雪晓露,晨曦静幽,墨色浓淡里,那种盎然天趣,藏也藏不住地跃然在宣纸上。
崔如琢的花鸟画里,以画荷最为著名,他画荷也最多,至今画了多少荷,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以泼墨写出的荷叶,墨气磅礴,仿佛立在宣纸上。而荷花的清雅多姿,又显露出勾勒的笔墨韵致。中国画家画荷,本就是一种性情的寄托,不同的性格画荷就会又不同的笔墨风格,有的如风动裙舞,云崩涛涌,有的如清影婀娜,婉约绮丽。崔如琢画荷,以浑厚为势,团墨成叶,写出了荷叶的丰厚质感,勾花多用浓墨润笔,凸显荷花的圆润富贵,画莲蓬,则选用枯墨焦笔,画出了莲蓬枯涩古拙的趣味。有时候,画家用简笔淡墨,勾画出长嘴的翠鸟,灵动谐趣,整幅画卷就有添了动静相宜的生气。那静静池塘里亭亭玉立的荷影,羞涩地绽开的花瓣,优雅里散着清香,香馨里又蕴藏着关怀。
近几年,崔如琢先生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在山水画上,山水画构图丰富,意境高远,远山近树,取舍自如,更可以让画家的审美趣味得到发挥和展现的空间。崔如琢的山水画,有江南的灵秀润泽,也有北国的雄浑沉厚。他的山水,是气韵生动的大山大水。他用干笔渴墨勾勒出山的形状轮廓,又一遍遍皴染,画面渐渐显露出疏朗、苍郁、清远的逸趣,磅礴而有层次,饱满不失细腻。看他的山水,最喜欢那种气韵贯通的运势,层峦叠嶂、烟树云涛、河川汀洲,有一种内在的和谐,仿佛拍拍手,就能够听见空谷回音,就能够看见苍鹰振翅、瀑布飞挂,远帆起航------很喜欢他的类似《空山新雨后》、《秋晓月夜胜春宵》一类山水画,画面讲究意境之美,远山近水相互照应,山石茅屋、茂树飞瀑,水墨氤氲,令观者悠然自得,心中境界清廓高远。http://img1.artron.net/artist/A0000081/brt00008100047.jpg 璞玉如琢——著名美籍华人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崔如琢先生印象" />
丙戌春天,我在济南接到崔如琢先生从香港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他的巨幅山水《千山飞雪图》,以1500多万港元拍出,听到消息,我有些突然,甚至错觉,要知道,这个价位可是在世中国画家在国际拍卖会上的纪录!电话那边的崔先生平静而自然,轻描淡写地介绍了拍卖会上的情况,又聊起了别的事情。随后,我赶紧上网搜到了这幅作品,一看就是他的代表作:整幅画卷由八屏组合而成,构图雄奇,水墨交融,华滋温润。山峦起伏之间,河川静静,在漫天飞雪的飘落里,天地空阔,惟余茫茫,带给人的,是酣畅淋漓苍茫浑厚的审美感受。只有大胸怀的人,才会画出如此大画面,成就如此大境界。
2011年1月26日下午5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二楼回廊北侧的墙壁上,一幅横18米、纵2.8的写意花鸟巨制《荷风盛世》,揭开帷幕,56朵荷花顾盼神飞,荷叶浓淡起伏、墨色酣畅淋漓,荷叶饱满而赋予张力,整幅画作既有伟岸之势,又不失冲和浑融之质,诗意的布局,完整的画面与雄伟的建筑相得益彰。这是崔如琢先生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新作,画作悬挂在著名的“江山如此多娇”的背面,作为大会堂里最大幅的水墨画,那种磅礴淋漓的气势和和谐雅逸的内蕴让观者叹为观止。
生活中的崔如琢是个有真性情的汉子,是少有的坚守文化品格和具备艺术风流的画家。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幅跌宕起伏、大气磅礴的写意画。他喜欢直抒胸臆,从不隐讳自己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观点。他是一个善于从生活里找乐趣的人,有时候成熟得是个哲人,有时候天真得像个孩子。他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珍惜友谊和感情。这些,表现在他的绘画上,就是笔墨的酣畅而绝不迟滞,画面的舒展而绝不促狭。也许是性情使然的因素,崔如琢几十年里结交了许多朋友,这些朋友很多成为他艺术的知音。他的作品,被世界政要及社会名流广为收藏,里根、基辛格、宋美岭、陈香梅等中外名人都收藏了他的画。这几年来,他在中国画坛也是新闻不断,屡创纪录,先有2005年北京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个人专场全部成交的消息震惊画界,又有荷花长卷《和平颂》随“神州6号”遨游太空的新闻传遍全国,旋即是香港佳士得春拍《千山飞雪图》的创纪录的1500港币,2010年,他又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大写神州”大型画展。
“璞玉当如琢,静清心自远”,在越来越热闹的当下,不妨就到崔先生的山水里,觅一条幽静的山路,听不见汽车的喇叭,看不见蜂拥的人流,想象松下抚琴的往事,放歌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