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闲在家,难得清净,些许情境,早已与骆玉笙的京韵大鼓和关学曾的北京琴书化为一炉,京字京韵,刚柔并济,说唱结合,雅俗共赏,身段又那么写意传神。忽然又想起《霸王别姬》中昆曲《牡丹亭.惊梦》那一折,想来,哥哥也已经走了好些年了,而《霸王别姬》中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他的表演,他的扮相,而是他对现代戏和传统戏的评价,他说现代戏的布景太实,扮相也不对,再好的东西往台上一撂,也不是那么回事了。国人爱讲究“那么回事”,可是这个“那么回事”又是哪么回事呢,我说不好,可能就是一种感觉吧。
良辰美景奈何天
蓦地又想起《我的回忆值一个亿》,记得在做《像莎士比亚一样恋爱》的时候,张莉过来问我说,感觉这片子怎么样,我当时的回答是,我觉得还是《我的回忆值一个亿》好一些,因为都是宇哥导的戏,所以难免拿来对比,可后来一想,这根本就是两个东西,不具备可比性!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乍一听这名字,我就别扭,莎士比亚在很多学术界人的眼中,是个同性恋者或者说是双性恋者,他的126首十四行诗都是写给一个年轻男人的,那像这样一个性向有争议的人一样恋爱,可就……不过《莎》剧原本也就是部8mm的贺岁剧,或者说青春片,所以很多东西也用不着那么多考证,管它是不是同性恋呢,反正恋爱了嘛!好看就成呗!
对于北京文化,没有任何研究,也不想去研究,因为什么东西一旦研究了,势必就主观了,就进去了,研究的再透,也不是“玩意儿”了,有时候“浅尝辄止”也是一种境界!
京韵大鼓与8mm的故事,也是从《我的回忆值一个亿》开始的。如果简短的用几个字形容一下,那便是:鹤发老人,手执鸟笼,京韵大鼓,尽在其中,断臂残垣,良辰美景,牡丹昆曲,坐享其成!
陈凯歌可以堪称是电影届的国学大师了,尤以《百花深处》最为出彩。
发挥自己的想象
点一盏孤灯,品一壶香茗,咗一口清烟,觅二三知音,抚一曲“和寡”,论万千风情,听一段京韵,笑百态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