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 |
分类: 一点感想 |
翻出了本在798艺术工厂买的画册,是一本纪录“丰——中国当代摄影展”的画册,于是拿出相机翻拍了几张,仅供大家欣赏。
展出开始
矫健
1962年
生于中国上海
1984年
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装潢专业
1992年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生课程班就读
1995年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术学院,摄影进修
1998年
中央美术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艺术学院摄影专业联合研究生班短期学习
展览(部分)
2005年
丰——中国当代摄影展,艺术景中心,上海
矫健系列作品《闲人》
《闲人》作品系列的创作是基于关于“约束”和“本能”问题以及(我们的)“教育”默认规则的思索。在这种规则下,我们的学生以青春流逝为代价(或者说一种消磨方式)在脑子里录入各种“规则”,它们渐渐学会了妥协……
刘一青
1982年
生于上海
展览(部分)
2005年
丰——中国当代摄影展,艺术景中心,上海
刘一青系列作品《上海女王》
做作一家们
亲爱的,gay一下
缪晓春
1964年
生于江苏无锡
1986年
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9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1999年
毕业于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展览(部分)
2005年
丰——中国当代摄影展,艺术景中心,上海
缪晓春系列作品《轨道运动》
我们在看一个场景时,既可以前后左右的看,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盯住某一个细节看,以理解事物的本质,这就是缪晓春摄影所追求的目标。
邵逸农&慕辰
邵逸农
1961年
出生于青海西宁
1982年
青海师范大学油画专业毕业
1986年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届助教班毕业
慕辰
1970年
出生于辽宁丹东
1995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摄影专业研究生毕业
展览(部分)
2005年
丰——中国当代摄影展,艺术景中心,上海
邵逸农&慕辰系列作品《大礼堂》
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回到过去,并不是留恋那个逝去的年代,也不是因为那个时代曾经是我们的童真,记忆悄悄的闯入,似乎是为了唤起更多的思考。我们的文化断裂和破坏越来越大,用影像纪录和描绘历史的残像,唤起艺术的反思。
王宁德
1972年
出生于辽宁省宽甸县
1995年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
展览(部分)
2005年
丰——中国当代摄影展,艺术景中心,上海
王宁德系列作品《某一天》
对应当下的现实,一切都恰当的把握在“历史”与“梦幻”之间
朱浩
1969年
出生于上海
1991年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展览(部分)
2005年
丰——中国当代摄影展,艺术景中心,上海
朱浩系列作品《上海默片》
大画幅给我们的安慰在于没有疏漏细节,因为细节凝聚时间的痕迹,让我们觉得这一刻,留住了很多。
白宜洛
1968年
生于河南洛阳
展览(部分)
2005年
丰——中国当代摄影展,艺术景中心,上海
白宜洛系列作品《阴毛》
阴毛是有象征意义的,阴毛和人的关系就像艺术和社会的关系,它们只一个作用,就是让人无限的遐想。
曹友涛
1967年
出生于上海
展览(部分)
2005年
丰——中国当代摄影展,艺术景中心,上海
曹友涛系列作品《无题》
摄影只是很纯粹的扮演着两个不同的角色——折射情欲的一面镜子和作为生存的工具。
前一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