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
被誉为意大利写实主义新锐导演
,1956年5月27日出生于意大利的西西里
主要作品:
《天堂电影院》
1988年
《海上钢琴师》 1998年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2000年
看托纳托雷的片子,总是带着些许的忧伤,像是反映残酷的岁月,而却也总是在最后让人泪水中欣慰的一笑,不禁让人感慨:生活其实没有电影上演的那样好,生活比电影更残酷!《天堂电影院》中的多多,放弃了感情寻求理想,荣归故里小镇尚存但风景不比当年的落寞;《海上钢琴师》里一生没有下船最终和巨轮共同消逝在6吨炸药中的1900;或者是《西西里美丽传说》中那个丧夫却因美貌而受到小镇男人喜欢却遭女人嫉恨最终沦为妓女的玛莲娜,这其中的每一个故事似乎都充满了寻常生活中命运的残酷,可是最终总是能有一个让人在心酸中训中慰藉的渠道——《天堂电影院》中虽然多多失去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电影放映员,并且也失去了自己年轻时心爱的女孩,可是多多最终看着那卷老放映员留给他的有伤风化的胶片时,多多留下泪水,同时也欣慰的笑了,因为他用所失去的这些换来了事业上的成功;而《海上钢琴师》最终1900与船共亡,可是康牌小号手却得到了琴行老板的认同,最终把小号还给了康牌号手,他拿着小号,消失在小路上,而又有一个年轻人拿着乐器到琴行,为了不景气的生活来换钱,相比之下,康牌小号手是幸福的,我们沉浸在1900的悲痛中时,也为康牌默默祈祷,人生路漫漫;相比之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更是带有这种感情的矛盾,玛莲娜从一个可怜的寡妇最终沦为妓女而被小镇村民乱打逐出小镇,那种感情不是背上,而是为一个女人遭至如此下场而愤愤不平,让我想起《天狗》中主人公遭人陷害却又被人毒打的场景,可是影片的最后,玛莲娜和本来并未死所丈夫重新回到小镇,人们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们,可是村中的女人开始接受玛莲娜,因为玛莲娜老了,不对她们构成“威胁”了,至此,我们只能苦笑,西西里的小镇太荒唐了,可是最终结局终归还是好的,玛莲娜回到了故乡,只是带了些许落寞……
这三部电影都堪称经典之作,从一开始的《天堂电影院》,托纳托雷就用他写实般的风格记录下一段类似自传体的故事,而《海上钢琴师》是他的一个转型类影片,华美的画面,宏大的场面,颇有好莱坞大片的风范,可是2000年拍摄的《西西里美丽传说》,又回归到《天堂电影院》时期的风格,故事朴实,依旧以西西里岛上的小镇为背景,刻画着一个个戏剧性的人物命运,似乎从托纳托雷本身的角度上来讲,他对第二部作品《海上钢琴师》也有很大的部满意,因为怎么看怎么像是失去了托纳托雷的电影风格。只能说《海上钢琴师》算是导演的一个新的尝试,而尝试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回归自我的路线。
依旧像很多大导演一样,这三部作品被誉为是托纳托雷的回家三部曲,这让我想到了美国导演库布里克的未来三部曲——《发条橙》《奇爱博士》和《2001太空漫游》,人们大都喜欢把一位导演的片子规划,叫做个“几部曲”,其实从导演本身来讲,并没有要拍几部曲的意图,一个导演总是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当然也要抛除中间转型的个别导演——比如吕克贝松的《比海蓝天》和后来拍摄的《第五元素》就风格迥异。这种导演固有的风格来自一种文化的熏陶,家庭环境的影响,还有对待电影对待艺术的不同阐述!
记得第一次看《天堂电影院》的时候,我深深的被剧中的人物吸引,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片子讲述的一切似乎我现在都经历着——那是我认为托纳托雷最经典的一部影片,可能他自己也无法再超越《天堂电影院》了;而《海上钢琴师》最终也会让人感动,可是场面的宏大和剧情的架构颇像好莱坞风格,似乎又离我们太远,所以这片子的震撼远不及《天堂电影院》;讲到《西西里美丽传说》,这是托纳托雷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让人看上去又有中托纳托雷的风格了。
讲到托纳托雷,就不得不提《海上钢琴师》,这是三部片子中最著名的影片,而其著名之处,很大原因是由于影片的配乐。到此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就是托纳托雷的御用配乐师颜尼欧.莫利克耐(Ennio
Morricone),他是一个横跨古典、流行、摇滚、爵士的音乐奇才——想想《海上钢琴师》中1900通过观察人物而即兴创作的钢琴曲,《西西里美丽传说》中12岁少年那眼神中流露出的乐章,让我们对这样一位7旬老人肃然起敬!一部好的电影不能缺少好的音乐,而颜尼欧.莫利克耐是将电影音乐恰当的发挥到了极致!
生活比电影更残酷,向拍出我心声的《天堂电影院》致敬,向无上的音乐《海上钢琴师》致敬,向玛莲娜一般悲惨的人物致敬,向颜尼欧.莫利克耐致敬,向托纳托雷致敬,向我热爱的电影致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