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影杂侃 |
导演:张扬
编剧:张扬、刘奋斗等
主演:
朱旭(饰父亲)
北京人艺演员
主要作品:
《变脸》 1996
《心香》 1992
《大太监李莲英》 1991
“年轻人对艺术的思考超过我的想象,我喜欢看这样的电影,很有味道。”
北京人艺演员
主要作品:
《变脸》 1996
《心香》 1992
《大太监李莲英》 1991
“年轻人对艺术的思考超过我的想象,我喜欢看这样的电影,很有味道。”
濮存昕(饰大明)
北京人艺演员
主要作品:
《爱情麻辣烫》 1997
《邮差》 1995
《篮风筝》 1993
“在艺术创作中,趣味太重要了。这部影片很有趣味,可是又跟其他所有走娱乐市场的电影都不一样,真的跟它们不一样。”
北京人艺演员
主要作品:
《爱情麻辣烫》 1997
《邮差》 1995
《篮风筝》 1993
“在艺术创作中,趣味太重要了。这部影片很有趣味,可是又跟其他所有走娱乐市场的电影都不一样,真的跟它们不一样。”
姜武(饰二明)
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
主要作品:
《美丽新世界》 1998
《活着》 1994
《高楼边》 1993
“人一遇水就有智慧,这部电影借水表达了很多事情。”
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
主要作品:
《美丽新世界》 1998
《活着》 1994
《高楼边》 1993
“人一遇水就有智慧,这部电影借水表达了很多事情。”
我一直认为《洗澡》是一部男性电影,而且充满了男性沙文主义的极端情绪,这种情绪或许不可以说成是极端,而是固守传统的情感,虽然它体现在二明的身上——一个脑子先天有点问题的“弱智”,但是正是这种看来有点多余的甚至有点傻的固守感动了我。大明对老人对家庭的观念和态度由最初的冷漠到最后的改变,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二明与父亲对待生活对待传统澡堂文化的态度,或许谈不上是一种态度,但是父亲讲述的自己在大西北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水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父亲,和早已经去世的母亲。父亲对澡堂的感情不仅仅只局限在对老顾客的眷顾,在澡堂内老哥几个喝茶聊天逗蛐蛐,更多的是对已故的西北母亲的情感流露。而大明最后选择了和弟弟在一起,这其中有对父亲的内心的愧疚,有兄弟的手足情,当然也包括他由过去对澡堂文化的不理解或者是不懈理解到最后他了解了澡堂的文化并开始理解父亲对澡堂钟爱的原因。可是最后澡堂依旧不得不面临被拆掉的命运,就在它被拆掉的前几天,面门霓虹灯的牌子再一次点亮,也算是完成了老爷子生前的遗愿。而拆迁人员的到来给二明带来的强烈的刺激,他不希望别人拆掉这样一个他从小就熟悉的地方,他用水管向拆迁人员喷水,大明也无一例外的被他赶出了“清水池”,这正是北京所面临的困境——传统文化和新事物的碰撞——当这一切成为事实的时候,往往是传统的文化为新事物“开绿灯”,可是我们还有多少传统可以为当今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开绿灯呢?
从演员的表演上来看,三位主角的表演一个比一个出彩——朱旭的表演依旧带有他一贯的话语慢条斯理,听上去娓娓道来;而濮存昕的表演则是给他的老婆打电话的一段,我们只能听到他一个人对着镜头和老婆对话,但是与其情感,语言停顿的拿捏把握都很到位,结尾处夹杂着几滴泪光更是体现了情感的流露——一种只属于男人的泪水擒在眼眶的“歇斯底里”;二明的扮演者姜武则是整部戏最为成功的角色塑造者,姜武将一个智障人演绎的出神入化,无论从话语、表情、动作、情感,都使人刻骨铭心。处处流露男性的温情几乎都是由他引出的。
导演张扬是我最早接触的六代导演之一,从《向日葵》看起的我总是感觉张扬对待父亲这个角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不张扬不外露的含蓄,矛盾冲突往往比较明显,可是最终总是能以一种方式化解,可是化解的同时总有一种情感上的失落——感觉这种化解要是能早点到来该多好!
男性的温情!
前一篇:桂林路一行
后一篇:《穿PRADA的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