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椿滋味(散文)

(2014-03-03 12:12:54)
标签:

散文

美食

日报

分类: 原创文学作品

   香椿滋味

                 

              

 

在乡下老家,对于好些东西的叫法,充满了地方特色。譬如香椿树,我们不叫香椿树,叫椿菜树。香椿树的嫩叶,不叫香椿叶,而叫“椿菜”。想想,其实挺有意思。香椿的叫法虽然大众化,但感觉是从嗅觉体验出发,突出的是那嫩叶的“香味”。老家人的叫法,更加侧重功用,直奔主题,直抵事物中心。

那椿树的嫩叶,不就是一道可口的“菜”吗?

虽说叫法不同,但清明前后,在春天温暖的阳光里,那形状各异的树,渐渐萌发出一簇簇光鲜亮丽,带着一抹淡淡嫣红的嫩叶,在春风里轻摇,散发出浓郁香味的情形,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同。

那时节,母亲下地干活回来,背篼里或者竹篮里,总会装着几大把椿菜。我们家破陋的屋子周边,椿菜树不少。有时,母亲忘记了在野外采摘,我跟姐姐会到屋后山坡地里去摘。

矮小的春菜树,伸手,即可采摘。高大分杈的树,则需爬到树桠上去,用加长了刀把的镰刀或者砍柴刀,才能够着。如今回想起来,那一簇簇淡红色的嫩叶,在锋利的刀口切割下,脱离树体,纷纷从高空坠落,其实是道优雅美丽的风景。

只是童年的我们,并没有欣赏美景的雅兴。当树周边地上躺满椿菜的时候,我们只想快快将其装进竹篮,回家向母亲交差。

接下来,就到了制作美味椿菜的环节。领衔主演自然非母亲莫属了。

烧一锅热水,将新鲜的椿菜,全部放进热水里“胆”一会儿。捞起来后,整齐有序排放在砧板旁边的烧箕里。此时,椿菜的香味愈发浓郁,甚至有些冲鼻。茎杆虽仍硬挺,但颜色失去了起初的光泽。红色的嫩叶,象过门之后已经习惯过家常日子的新媳妇,一脸的红晕消散殆尽,变得绿眉绿脸,俯首帖耳地粘在一起。

记忆里,母亲只会三种椿菜的制作方法。

第一种是将椿菜切成细小的颗粒,同腊肉一起热炒。腊肉炒椿菜,吃火锅,那味道真是爽极。吃在嘴里,满嘴喷香。锅里的热气袅袅升腾,飘散。透出屋子,让打门口院坝经过的邻居,都会闻到一鼻子浓郁的香味。脸皮厚些的,循香进屋蹭顿便宜饭,也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最难忘的,是当铁锅里只有少许炒得焦黄的剩菜时,倒一碗白米饭进去“煸锅”,那味道,比起现今流行的什么杨州炒饭、海鲜炒饭还要可口诱人。

第二种做法,则往往要看家里喂养的母鸡是否给脸色了。如果母鸡心情好,高频率在鸡窝里留下一个个滚烫的鸡蛋,并“咯咯咯”地向主人报喜。那么,椿菜炒鸡蛋的美味菜肴就宣布成立。此种吃法较普遍,许多人都会做,此处就省略一些笔墨,不必赘述了。

第三种吃法,是最富于地方特色的,叫椿菜醮霉豆腐。就是用盘子装了未经切短的长条椿菜,旁边放一碗加了辣椒面的霉豆腐。筷子夹了椿菜,轻轻粘些霉豆腐,即可送入口中。椿菜与霉豆腐,两者味道都重,加在一起吃,纯属“重品味”的吃法。此种搭配,对于喜欢清淡口味的人,不是那么适应。

据说,椿菜的吃法还有很多种。但我们家就只会这“老三篇”。从农村到城市,精彩的“老三篇”,竟让椿菜浓郁迷人的香味,弥漫了我们家的大半个春天。

春天的味道,对我们家来说,很大程度上,就变成了椿菜的味道。说起来,真是有点俗不可耐,甚而会惹人笑话了呢。

但再一想,日子,毕竟是自己过的,似乎,与别人也没有多大关系。既然喜欢,那就放心放胆,吃自己的椿菜,香自己的嘴巴,在甜美的咀嚼中,好好感受一番春天幸福的滋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