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接力社图书育儿 |
分类: 接力社新书推荐 |
佐野洋子常被称为是日本“童书界的才女”,她创作的图画书往往将自己坎坷的生命历程,以及自己的苦恼、矛盾、思索、希望等,全都融入到作品中,形成了她作品的多义、难解,但又充满激情的风格。因此阅读她的书,就更需要找到切入点,以便读者能够从中进入作品的生命世界。
这不仅是对文稿、对读者负责,同时也是对作者的负责。
佐野洋子的这套图画书因为外方无法提供原文件,只能通过电分原书进行排版和印刷,并且其中有两本书是专色印刷,所以还原原书的色彩和细节事实上有相当大的难度。
所以,我相信只要对自己出版的每一本书要求严格,终究是能够带来喜悦的回报的。
佐野洋子:用色彩讲述童话的大师
--公益小书房儿童阅读培训讲师、儿童美术教师 潘晓明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我就被那张橘色的,宛如太阳般明亮的面孔吸引住了,不禁在心里再次发出惊叹:佐野洋子真不愧是运用色彩和造型讲述童话的大师,并且还兼具着伟大艺术家的气质。橘色,那是阳光的色彩,比火红色更鲜明也更亲切,仿佛一下就能把人内心深处的每一寸角落照亮。而构成狮子身体的那些流动激荡的笔触,更充满了无限的力量,给人一种强大、美丽、无所不能的印象,仿佛这头大狮子在随时准备着张开怀抱,给人以温暖和支持,令人情不自禁地想去拥抱它,并寻求它的帮助。这色彩和笔触让人不由得想起那位天才的梵高,他的画也总是如此明亮热烈,如同他的为人般热情似火,像要将人燃烧!
接着打开书页,只见一头大狮子施施然坐在画面中央,它的眼神清澈如镜,身边簇拥着许多猫。这些猫的毛色灰暗、样貌平凡,与狮子的雄壮威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狮子身上那明亮的暖色调更显炫目,好似它的浑身都散发着耀眼的正能量一般,令人觉得它生来就注定是引人瞩目的英雄。但不论外表如何辉煌,狮子都没有骄傲自满,它好似一位威武的英雄般望着每天聚在自己身边的猫,想着:“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然后,它用行动表达了自己对英雄和强大的理解:夺目的光芒是用来温暖世界的,出众的能力是用来回报大众的,上天赐予你强大是为了知恩回馈。于是,谦卑的狮子一腔热血地跳上天空,一次又一次,完全不计回报……
但渐渐的,我们觉察到了一抹蓝色的忧伤。起先,蓝色作为互补色,恰当地隐藏在了大面积橘色的边缘,衬托出狮子那明亮的暖色,使其非但不显单调,反而更加纯净有力。但当蓝色的面积超过橘色的面积,大狮子与天空融合成同样明净高远的浅蓝时,那纯净的色彩,有没有反令你觉得些许不安?之后,大狮子被包裹在浓浓的蓝色忧郁里面,无论在梦境中还是现实里,那明亮的光芒都已不复存在。这些色彩的变化都暗示着狮子身心境况的变化,这变化画外的读者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画中的猫却一无所知,照旧没心没肺。看着大狮子在浓重的幽蓝色下孤独悲伤地哭泣,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毕加索蓝色忧郁时期的那些作品,心情也随之阴沉下去。狮子一味地付出,身心早已疲惫,但它却不敢坚持自己真实的心声,直至不堪重负而倒下,多么令人悲哀啊。
始终以正大无私的姿态自居,却不能把握好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界限;只知付出,却不懂得沟通:这样的狮子只能导致不被看见、不被理解、不被关心。但是,有谁能够在只出不进的状态下,始终保持着满满的正能量呢?所以狮子的力量终于被透支了,它变成了一座石像。幻化为石像喻示着关系的石化,狮子就这样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
这种令人气结的困境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相信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包括孩子也不例外。他们努力了,他们付出了,但大人却常常不能理解他们,总是理所当然地以大人自己的想法与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他们,这种理所当然就跟猫面对狮子的付出时所表现出的那种理所当然一模一样。(不过也有很多时候,这种状况是反过来的,大人的付出与努力,孩子无法理解,他们会觉得大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久而久之,成人和孩子的关系,也就像狮子和猫的关系一样,石化了。
这是一个悲伤的结局,但佐野洋子这回并没有让故事就这样在悲伤中结束,在狮子沉睡了几百年后,终于有一个同情和关心的声音出现了:“它一定是累坏了。”
刹那间,一种崭新的良性关系在纯真的心灵之间激活了!大狮子被小猫唤醒,蓝色忧郁的魔咒被解除,内心的热情重新汇聚。披戴着一身金灿灿的光芒,大狮子再次飞上天空,成为了小猫们的英雄。那么,这回它们能够迎来完美的结局吗?佐野洋子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这答案就在读这本书的读者心中。读者愿意相信哪种结局,并愿意为那种结局付出什么样的努力,结局就会朝向哪个方向发展。那么,作为读者的你,会愿意相信哪种结局,又会愿意为达成那样的结局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呢?希望佐野洋子的这个故事可以带给你思考和改变的力量。

图画书:《飞上天空的狮子》(点击看图集)
是谁饶不了谁?
--悠贝亲子阅读学院 孙莉莉
佐野洋子的书,似乎都有着相仿的调性:温和但不失趣味,有一个好故事应有的曲折、反复、叠加,有一个合理但又意外的结局,画面简单质朴。《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如是,《五岁奶奶去钓鱼》如是,《绅士的雨伞》也如是,而这次的《大树,我饶不了你》也不例外。
故事讲的是一位住在一棵大树下的老爷爷,他与大树为邻,在大树下乘凉,用大树晾衣服,采摘大树果实,用大树落叶烤红薯,甚至连邮递员都用这棵大树作为给老爷爷送信的路标……这么看,我们都会觉得老爷爷应该深爱这棵大树、感恩这棵大树才对吧?谁知,老爷爷却“看不上它”。因为,老爷爷清晨总是被大树上的小鸟吵醒,在树下喝茶的时候竟遭到鸟粪的袭击,他晾的衣服因为树荫的遮挡没有晾干,而秋天大树的落叶也怎么扫都扫不完,冬天树上的积雪甚至还差点伤到老爷爷……这么看来,老爷爷不喜欢大树也是有道理的吧。
于是有一天,忍无可忍的老爷爷不再只是对着大树喊:“你等着瞧吧,我饶不了你!”,而是干脆拿来斧头,砍倒了这棵让他“看不上”的大树。这下,鸟叫啊、鸟粪啊、有人偷果子啊、落叶啊、积雪啊,一下彻底解决,都不再是麻烦了。那老爷爷是不是该开心了呢?当然不是。老爷爷那望着圆圆的树墩,手里拿着吊床绳、晾衣绳、空果筐时的眼神告诉我们:他此时才知道,当初与大树为邻的生活虽然有很多“烦恼”,但也有很多大树给他带来的乐趣啊!老爷爷追悔莫及,失声痛哭。好在树木总是给人希望,稚嫩的新枝条也给了老爷爷弥补错误的机会。
读罢此书,我相信很多大读者又会像读完《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绅士的雨伞》一样,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是的,这就是佐野洋子作品的魅力。它不仅仅带给孩子有趣的故事,也带给成人充分的思考空间。而我想到的是,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不断重复着这种愚蠢的做法呢?我们片面地看待事物的利与弊,为了避免弊端,不惜罔顾长远利益,甚至根本不承认利益的存在。例如,有些地方的人会高喊“外来人口挤占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却不去思考人口流动带给我们的利益;有些人会大喊“规章制度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却不去想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会造成怎样的混乱;有些人在喊叫着“父母皆祸害”,却不去想没有父母,年幼的孩子又该如何成长……所谓“负能量”,往往是没有看到事物的“利”而只看到了“弊”,并且不断放大这种对“弊”的不满,希望简单粗暴地一下子解决问题。其后果呢?很可能就像砍了树的老爷爷一样。
但是,这种思考和感悟对于孩子来说,会不会太深了?真的适合与孩子分享吗?确实,片面地看待事物是幼儿思维的一个特征,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思考,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人生阅历不足,也是因为受到了认知水平的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无法与孩子进行分享了,这种时候比较好的策略是,和孩子一起聊聊他的阅读感受。例如,老爷爷一开始总是对着树“大喊”,可是等树砍倒之后,他又对着树“嘀咕”,那么他会“嘀咕”些什么呢?再比如,你认为老爷爷应该砍树吗?为什么?或者是,虽然大树给老爷爷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确实带来了很多不便,你能说说大树给老爷爷造成了哪些不方便吗?能把大树给老爷爷带来的利与弊都罗列一下吗?帮助老爷爷想想,除了砍树,还有什么办法解决麻烦吗?
这是一个基于换位思考的亲子阅读过程,可以让小读者站在老爷爷的立场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批评老爷爷的愚蠢和短视。这也是一种独立阅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阅读儿童文学,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小读者在书中看到了故事,更看到了世界;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他们在对愚蠢和荒诞的嘲笑中展开思考,提出属于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可能是稚嫩的,甚至是更为荒诞的,但同样也是宝贵的。因为他们在尝试着用文学的方法,抛弃绝对和单一,多角度、多层面地与作品以及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世界进行对话,并逐步完成自我世界的建构。
而佐野洋子的作品就总是既充满了温和的力量,又充满了多层次的理解空间,使得我们有机会和孩子在一起欢笑的同时,也一起思考。或许,日后当我们再遇到那些让我们不爽的“大树”时,我们既不会无休止地抱怨,也不会手起斧落,而是会想起大树下的老爷爷和他最后提起的小水壶。
--公益小书房儿童阅读培训讲师、儿童美术教师

图画书:《飞上天空的狮子》(点击看图集)
是谁饶不了谁?
--悠贝亲子阅读学院
前一篇:接力社图书推荐:酷虫学校
后一篇:【原创】理想中的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