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60周年回顾——2006年2月那次回上海

标签:
上海老同学上海大学聚会摄影 |
分类: 同窗情 |
↑(1)当年我们的《VODUE服饰与美容》上海的编辑部设在湖滨路企业天地高层上。图为在编辑部办公室俯瞰东侧市容。
由于业务上的事较多这些年到上海出差的机会远不如当记者的那些年了。可到了2006年我都要退休了,这一年我回了上海两次。
2月的这一次,那时我任主编,我人民画报社与康泰纳仕版权合作的《VODUE服饰与美容》杂志已经创办了三年多。记得刚上市时,杂志很受读者欢迎,市面上类似的时尚杂志受到挤兑,影响了他们的发行量。他们不断地告到新闻出版暑,说什么刊名中外文字的大小有问题?为什么封面都是外国模特?买杂志送礼品(其实大家都送)等等?为此新闻出版署合作司司长约谈我。还提醒我;都要退了,别出点事!
其实有错可以改,字号大小可调整,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以后都不送礼品。为此我专门出差到上海向编辑部转达社里的决定。在沪五天,正好有机会和老同学们聚聚。
↑(2)到上海的第一天,自然是先工作。这是编辑部门厅橱窗中展示的不同文版的《VODUE》杂志。第三排是我们中文版《VODUE服饰与美容》。
↑(4)传达了社里的意见后,我一般是不会放弃所在的拍摄高度,便在编辑部几个窗口拍了几幅。图为俯瞰一大会址和新天地。
↑(6)在编辑部办公室往北望去,在中环广场和瑞安广场之间,那是上海高架路成都路立和延安路的交汇处。
↑(7)上海的老同学特别热情,只要有外地同学回沪,便会相约聚聚。这是陈大奎在曹家渡皇朝饭店请客后,大家的合影。
↑(8)第二天徐家丰知道我到上海了,请了部分同学,到他家里聚会。我按地址来到他家的楼下。
↑(9)徐家丰的家原本在北京西路泰兴路转弯角上,离我在新闸路的家很近。他新的家我还是第一次到。
↑(10)来到家门口,看来我是迟到了。有意思是,聚餐吃饭时男同学一桌,女同学一桌,没想到进门脱鞋,也是男的一堆,女的另一堆。
↑(11)一进门同学们正边看电视边聊天。我还是老本行,抓紧拍摄。
↑(14)看样子,这几位是在看徐家丰的家庭相册。
这次回上海我是2月14日到上海,19日回北京的。老同学都非常客气,活动也是排得满满的。前面已经介绍了14日我在编辑部;15日陈大奎请吃饭;16日在徐家丰家聚会。
王兰娣没有出席15日、16日的聚会,17日她安排部分同学到她工作的上海大学相聚,并请了初中时的倪慧君老师。倪老师是初三(6)班的班主任,是我们(5)班的语文老师。更主要的是倪老师的家就在上大宝山校区的北边锦秋花苑。所以这次到上海大学的有(5)班的徐玉仁、俞秀琴和本人,(6)班的何秋华和王兰娣。
沈仁鸣也是2006年刚和老同学们联系上,很兴奋。18日邀请大家到上海展览馆对面的一家饭店聚餐。
↑(20)上海大学是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宝山校区是1999年正式启用的。
↑(21)说好的,大家在这个南门集合,我到的时候没有一人。谁知王兰娣和倪慧君老师已经到了,在传达室里等着。当我转身对着马路时,她俩悄悄走出,给了我一个惊喜。
↑(22)此图上标明了我们在南门集合,沿蓝线参观校区,在拍照点留影,经图书馆、益新餐厅,由西门出校园。
↑(23)初三(5)班和(6)班的五位“代表”和倪老师合影。
↑(27)倪老师曾调到海防中学任教,学校就在徐玉仁工作的动力机厂马路对面,他们不时地还能见上面。图为玉仁兄和倪老师在看照片。
↑(29)第二天沈仁鸣在上海展览中心对面的XX邨酒家请客。这是隔着延安西路高架路拍摄的上海展览中心。
↑(30)这次聚会也把老班主任蒋先生请来了。酒家的包间窗外就能看到展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