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香山昭庙
标签:
香山公园昭庙琉璃牌坊琉璃塔摄影 |
分类: 游北京 |
50年前到北京,第一次到香山,就被美丽的琉璃塔迷住。以后每一次到香山,特别是与外地来京的亲朋好友到香山,都少不了来到琉璃塔下留念合影。还有山下那座多彩的琉璃、精美的雕塑的牌坊,我的不少胶卷也都留在那坊下。可那牌坊一侧的庙宇大门口,一直挂着一块牌牌“办公场所,游人止步”。
后来才知道此庙名叫“昭庙”,是一座喇嘛庙。直到去年秋天,我陪侄女游香山,昭庙的大门向游人打开了。从介绍得知,有关部门正在对昭庙进行修复,展示在游人面前的是已经完工的第一、二期工程。我没有错过走近昭庙的机会,用我的相机作了相应的记录。
今年3月初,到香山腊梅沟拍梅花,我再次走近离腊梅沟不远的昭庙。兴许里面正在进行第三期工程的修复,庙门仍然紧闭着。我就登山来到琉璃塔下,俯瞰昭庙院内,让我对其有了更多的了解。
最难得的机会是进入初春,我和几位朋友搭乘缆车上香炉峰。让我有了相应的高度,用我的镜头了拉近了昭庙。展示在我面前的庙宇,虽然尚未完全修复,但在我的心中,它已经是一幅美丽的画。
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我的镜头,一起走近昭庙。
↑(2)昭庙全称为宗镜大昭之庙。这是去秋昭庙开放时,公园展示给游人的昭庙复原图。庙宇占地9100平方米,由月河、琉璃坊、清净法智殿(众妙之门)、白台、八方重檐御碑亭、红台、都罡殿、万寿七层八面琉璃塔等建筑组成。
↑(3)昭庙与北京的西黄寺、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均为清乾隆为接待西藏班禅六世进京向乾隆祝七十寿辰,仿照西藏日咯则扎什伦布寺而建的行宫。如今,庙前的月河已经干枯,汉白玉的月河桥尚存。
↑(4)过了月河桥,拾阶而上,便是琉璃牌坊。1860、1900年先后两次遭到英法联军的焚毁,昭庙残存无几,只留下红墙、琉璃牌坊和琉璃塔等遗迹。
↑(5)琉璃牌坊上用汉藏满蒙四种四种文字,书写着“慧照腾辉”,意思是给世人带来吉祥幸福。昭庙成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物证,极具文化历史研究价值。
↑(6)牌坊由黄绿两色琉璃砖装饰,飞檐式琉璃瓦顶,庄严华美。
↑(8)从该图可以看出,琉璃牌坊坐落在庙前的石台上,台上还有四根玛尼杆。昭庙的三座大门,中间称“众妙之门”,南北两门,可直通八方重檐御碑亭(尚未开放)。白色条石为基的庙墙上,藏式盲窗和琉璃制垂花门头,彰显了汉藏文化的融合。
↑(9)昭庙修缮时,采用的四根玛尼杆是长16米的独木制成,气势宏大。其高大的汉白玉基座,雕刻精致,图为莲花座雕纹。
↑(11)众妙之门上建有清净法智殿,殿顶和四根旗杆顶部,均为鎏金装饰。
↑(12)昭庙的修复,一期是清理周边的遗迹,拆除民国等各个时期在昭庙上建起的建筑物。二期是修缮琉璃塔、琉璃牌楼、月河、红、白台裙房和清净法智殿。三期是修复红台上的四智殿。图为修复后的众妙之门门厅藻顶的彩绘。
↑(13)站在清净法智殿下,抬头眺望尚未修复的红台和山上的琉璃塔。
↑(14)从山上俯瞰昭庙,可见红台上的建筑全部被毁。红台四周是群楼,围绕红台中心的房基为都罡殿。大殿与群楼形成全封闭内院,只有一个门可以出入。
↑(15)从都罡殿房基遗址来看,大殿有28个柱础。参图2看,红台上方还有很大一块空地。整个都罡殿座落在台下。
↑(16)万寿琉璃塔座落在昭庙红台上方的山上。高约40米的塔身建在方形基坛上,坛上,再承以八角形须弥台基,台基上装有石栏杆。各层塔面用绿琉璃砖砌成,壁面上饰以精致的佛龛和佛像,每层八角檐下都系有铜铃。
↑(17)琉璃塔基座四周绕以白玉栏杆,内建木构附阶,有廊柱环绕。
↑(18)琉璃塔南侧建有石阶,正对着塔门,门内应该共有佛像。
↑(20)在整个香山公园,无论哪一个角落,琉璃塔总是最吸引游人眼球的。图为在公园北门处眺望昭庙万寿琉璃塔。
↑(21)乘上公园缆车,塔身为八角形,共七层。塔的底层的木廊,廊上覆以黄琉璃瓦。附阶顶上收作八角形平台,成为低矮的须弥座,周边又绕以白玉栏杆。
↑(22)由该图可以看出,白台中央低洼处有一石碑,即六韵御碑。从图2看,石碑处原建有八方重檐碑亭,只是被列强烧毁了,此次也属修复之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