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水务文物径
标签:
香港大潭水务文物径旅游 |




「大潭水塘」通常可視作一個總稱,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和大潭篤水塘,上期已為大家走訪過這條大潭水務文物徑的大潭上、副及中水塘附近的文物古蹟,今期再帶大家到大潭篤水塘,欣賞餘下的水務設施。
1912年,第二期大潭供水系統擴建工程正式進行,工程包括興建儲水量達14.2億加侖的大潭篤水塘及擴建抽水站和輸水管。抽水站及職員辦公室都是一級文物建築,紅磚、木門都保留了古舊的英國殖民地設計特色。大潭篤水塘面積廣闊,原址當時有76名居民,居民得到政府的賠償及合理的遷移安排。工程在1918年完成,1918年2月2日正式由當時港督梅含理揭幕。
我們平時遠足,經常會路過水塘,看見許多由花崗石或紅磚興建的水務設施,但由於沒有介紹牌說明,我們都不明白它們的實際功能。但隨著那四十一處水務設施成為法定古蹟後,水務署在較多歷史構築物的大潭水塘,設置了一條「大潭水務文物徑」,沿途豎立十個介紹牌,讓市民欣賞二十一項已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
該文物徑繞經大潭上水塘、副水塘、中水塘和大潭篤水塘,全長五公里,走畢全程約需兩小時。但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對上一座高約二十米的磚砌煙囪,暫未對外開放,故只許遠觀而不能近賞,或者有待古蹟辦和香港建築中心舉辦導賞團,市民才有機會一睹這座古老煙囪的設計特色了。漫步這條文物徑時,可以看到不同年代、不同類型的水務設施,當中包括水壩、石橋、石砌輸水道、水掣房、原水抽水站和員工宿舍,大部分至今仍然運作,且結構十分完好。對這些水務設施多一分了解,有助認識香港一百五十年來的供水歷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