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业:岛屿经济的见证—巴林(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563)图文介绍(518)

标签:
世界文化遗产采珠业巴林岛屿经济的见证波斯湾 |
分类: 遗产图文介绍-亚洲 |
采珠业:岛屿经济的见证
Pearling, testimony of an island
economy
(点击进入巴林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入选时间:2012年
遴选标准:文化遗产(iii)
地理位置:N26 47 25.44 E50 54 42.84(Hayr Bū-l-Thāmah)
N26 48 27.036 E50 48 13.14(Hayr Bū ‘Amāmah)
N26 36 40.896 E50 48 55.836(Hayr Shtayyah)
N26 14 26.952 E50 36 47.916(Bū Māhir Seashore)
N26 14 28.608 E50 36 48.636(Qal‘at Bū Māhir)
N26 14 38.364 E50 36 51.084(Al-Ghūṣ House)
N26 14 44.592 E50 36 48.348(Badr Ghulum House)
N26 14 45.528 E50 36 49.14(Al-Jalahma House)
N26 14 49.2 E50 36 47.808(Al-Alawi House)
N26 14 51.9 E50 36 38.592(Fakhro House)
N26 14 58.632 E50 36 48.996(Murad House)
N26 14 57.696 E50 36 48.996(Murad Majlis)
N26 14 59.784 E50 36 36.216(Siyadi Shops)
N26 14 59.892 E50 36 33.156(Amārat Yousif A.‘Fakhro)
N26 15 0.612 E50 36 34.38(‘Amārat Ali Rashed Fakhro (I))
N26 15 1.224 E50 36 33.912(‘Amārat Ali Rashed Fakhro
(II))
N26 15 16.488 E50 36 39.42(Nūkhidhah House)
N26 15 19.332 E50 36 46.404(Siyadi House)
N26 15 19.296 E50 36 45.396(Siyadi Majlis)
N26 15 18.612 E50 36 45.072(Siyadi Mosque)
遗产编号:1364
简介:
波斯湾近海众多的珊瑚礁以及宽阔的浅滩,是珍珠蚌生长和繁殖的良好场所,沿岸国家因而都有着悠久的采珠历史,自古就有“珍珠海岸”的美名。巴林是世界著名的珍珠产地,由于当地气候和土壤不适合农业生产,当地居民只能以捕鱼采珠来换取粮食和生活用品,采珠业已有近二千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巴林人赖以谋生的手段之一。
从前,每逢夏季来临,巴林沿岸的采珠人就要登上木船扬帆出海。旧时采集珍珠的装备非常原始,采珠人要用木夹夹住鼻孔,手持一把尖刀,抓着绳索潜入水底,在水下十几米深的密密匝匝的珊瑚礁中艰难地搜寻珍珠蚌。这种原始的采珠方法极大地损害着采珠人的身体,很多人因长年采珠而患有各种疾病,每一颗珍珠都渗透着采珠人的血泪。每当他们又一次出海采珠时,妇女和孩子都要去为他们送行,海边会响起一片哭声和歌声。
本世纪初,海湾出产的珍珠占全世界珍珠产量的一半,约有8万多渔民从事采珠业。巴林国成为当时世界珍珠贸易中心,巴林出产的珍珠备受欧洲和东南亚国家的青睐。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此项遗产包括穆哈拉格市的17座建筑、三座海上珍珠繁殖场、部分海岸地带以及穆哈拉格岛南端的卡拉布马希尔要塞——过去采珠人的船就是从这里出发前往珍珠繁殖场的。列入遗产的城市建筑包括富商的住所、商店、仓库和一座清真寺。作为采珠业文化传统的代表以及阿拉伯海湾一度最主要经济活动(从公元2世纪直到1930年代日本开发了珍珠养殖业)所创财富的象征,巴林采珠业遗产地是此类遗产中最后一个保护完整的遗址。这也是海洋资源的利用传统以及人类与环境互动的一个出色例证,并以此构成了这一岛屿社会的经济与文化特征。
访问本博客的首页可快速查找你所喜欢世界遗产的图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