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中国(2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00)图文介绍(158)

标签: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足石刻重庆宝顶山 |
分类: 遗产图文介绍-中国 |
入选时间:1999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
地理位置:N29 42 04 E105 42 18
遗产编号:912
简介:
我国四川盆地东南的大足县,物产丰富,风光秀丽。境内摩崖造像分布于四十余处,人们总称为大足石窟。大足石刻创建于唐朝末期,经五代而盛于两宋,属于晚期石窟艺术之作。它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规模宏大而著称,堪与我国的云岗、龙门石窟相媲美。大足石刻重在写实,想象丰富,具有独创性。
在艺术上,大足石刻有鲜明的特色,在于:一、古代工匠以其高超的技艺和坚实的生活基础塑造宗教题材的作品,把自己的理想和强烈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形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二、各个时期的作品有各自的风貌:唐代造型大都丰满而轻盈,技法上多用薄浮雕和阴文线刻处理,效果活泼明快;五代大多风格朴素,属唐宋过渡风格;宋代则华丽繁缛,庄严厚重,普贤更显出东方健美女性的特征;三、在同一时期的作品中,采用不同的手法处理不同的主题内容,使能更加深化主题;四、作者从生活中提炼,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塑造任务,使之更加突出,既使生活的再现,又不违背艺术的真实。
大足石刻善于根据崖势、水源等自然环境条件,把力学、采光、透视等科学原理应用于摩崖造像。以宋代造像为主的大足石刻,具有辉煌的艺术成就,显示了古代雕刻艺术家们无与伦比的艺术天才,把我国石窟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是我国古老石刻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极高的艺术品质、丰富多变的题材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和谐相处局面。
访问本博客首页,根据“博文快速查阅说明”可查找你喜欢世界遗产的图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