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庄园看“家训”

标签:
河南文化旅游 |
分类: 个人心语 |
康百万庄园看“家训”
很久前,我就想去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的康百万庄园看看,因为民间常言“富不过三代”,而康百万家族,从明代到现代有功名的人物有412位,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其家族的昌盛和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一定有着紧密的关系。
前几天,我陪同博友“老许-雷达兵”夫妇参观了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匾额、碑刻,庄园内的牌匾、书卷和楹联展示着这个家族的文化灵魂。在庄园看到了这样一张石桌,这是康家中秋赏月的地方,石桌下是一面光洁的镜子,映射出一段斑驳的石案铭,文曰“顽然一块石,谁道有精神,岂知经镂刻,还能见天真....”。
润物细无声,在康百万庄园,像这样教育子弟的祖训、匾额、楹联随处可见,尤其是中华名匾《留余》更是让人仰止。
《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上凹意为: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匾上正文为: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在第七展室-----传家宝。首先我们看见门外的楹联:崇诗书而显贵,齐家不负诗书第;尊道德以开基,继世犹怀道德心。意思是说崇尚文化而能显尊贵,使家族成员齐心协力,和睦相处不负书香门第的名声;人的品行要明事理,要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作为根基,还要永远传承下去。
明理明心,仁和待友;立身立业,诗礼传家。意思是说要明晓事理,与朋友相处要仁爱和睦,要提高自身修养,建功立业,还是要以文化教育教育后代子孙。
孝友门开,好向华庭看月色;芝兰叶茂,常从幽径听书声。意思是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后代中遵守孝道的人多,就像在华丽的庭院中观赏月色,家族中优秀子弟多了,常常在幽径中传来读书声。
在传家宝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康家当年教育子孙的家训。康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兴盛400余年的财富神话也有其独特的财富传承之道,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家族的接班人选和选拔的实况记录,通过对康百万家族的部分典型家主的故事展览,我们更能直观地感受到康氏家族传承财富神话的奥秘所在。
另外,庄园内道院门上诸如“居贵敬”、“行贵简”之类的题词,都表现了康家处事做人的准则,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养,外出待人接物直率诚信,仪表穿戴要简朴。
随着家族财富的积累,康家在原有庄园基础上进行扩建,将房舍盖到了山顶,从而构成了这个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它既没有西方城堡那高耸的塔楼,也没有吱吱呀呀的吊桥,有的只是一片宏伟壮丽的城楼、院落。远远望去,楼房林立,气势磅礴。
整座建筑既显园林之灵秀,又见官府之庄重,既具北土之浑厚持重,又兼南风之精巧雅致,堪称18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典型代表。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成为闻名全国的三大庄园之首。
走出康百万庄园,我买了一本《康百万庄园匾额楹联撷珍》,回来细细读来,书中可以体现出:康百万家族兴盛十二代的原因是其家族精神的支撑,康家精神时时刻刻提醒着康家人,注意自己的言行;康家家训也是使康百万家族兴盛的原因,注重教育,注重文化,使康家比其他商业家族更高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