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幼小衔接习惯养成教育 |
分类: 儿童教育 |
对入学新生的生理适应调整------“幼小衔接”家庭教育(三)
一、饮食习惯的调整
学龄儿童早餐营养不够丰富、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因饥饿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降低和影响生长发育,这是家长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入园时间一般从在8:00左右,而且入园后还要吃早餐,所以家长对幼儿的早餐无需重视。但小学的入学时间则从7:00-8:00不等,大部分孩子需要提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起床,睡眠和早餐时间都有所减少,从而影响早餐质量。
特别是有的孩子原来在家不吃早餐或者刚起床吃不下早餐,这样绝对满足不了孩子一上午的营养。建议家长,在入学前就要开始对孩子的吃早餐习惯进行调整,培养孩子能按时按量的摄入早餐,以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精力去听课、学习。
学龄期儿童骨骼肌肉发育迅速,准备换牙。也是视力、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应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摄入。合理搭配主副食,同时注意膳食平衡、品种多样、荤素搭配、粗细粮交替。烹调注意色香味美,使孩子喜欢,促进食欲。另外,每天最好保证有牛奶和水果的摄入。
不要让孩子挑食、偏食,对挑食的孩子要进行拒食食物的适应性的调整。这需要家长耐心的帮助孩子改掉偏食的坏习惯。
二、作息习惯的调整
从放假开始,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钟。父母要有意识地规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为了培养孩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可专门为孩子制订一份家庭作息时间表。调整孩子的生活起居习惯及常规,养成孩子自己准时就寝,准时起床的习惯。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督促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少孩子早晨起不来床,甚至来不及吃早饭,饿着肚子去上学,结果到了第三节课,精力不充沛,以致头晕、肚子疼。有的家长在路上为孩子匆匆买点吃的,让孩子拿到学校里去吃,在学校里是不允许吃饭的。
在执行家庭作息制度时,最初,孩子不能按照要求执行。如起床睡眠时间总是往后拖延,若催促便发脾气,甚至哭闹等。遇到此情况,父母不能妥协和宽容,而应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说服诱导,必要时可采取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作息制度长时间的严格执行后,孩子慢慢的适应了遵守时间的习惯,逐渐形成了遵守时间的良好行为,这对一名学生来说是和重要的。
三、延长注意力的调整
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学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同时,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看看图画书、画些画等等,做这些事时培养孩子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
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固定孩子摆放物品的位置。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家长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示,营造出一个儿童小世界的氛围,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
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开始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他,再让他重复着做一做,孩子就不再依赖父母了。
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我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