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生家长的“正能量”传递-----“幼小衔接”家庭教育(一)

(2013-06-30 09:41:01)
标签:

幼小衔接

正能量

调整心态

教育

分类: 儿童教育

新生家长的“正能量”传递-----“幼小衔接”家庭教育(一)

“正能量”就是一种思想的力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比如感恩、信任、豁达、洒脱、悦纳、奋进这些都是正能量。

对于每位新生家长而言,用健康、积极、乐观的品质去与孩子交流,就会带动孩子正能量的产生。当孩子处在困惑、紧张,不安之中时,这些积极的能量就会帮孩子扭转不利的情绪,去迎接人生的积极开放的天地。

我去年在公交车上见到这样的幕:

两个在接孩子回家路上的妈妈(甲)、妈妈(乙)的对话:

妈妈(甲):我都愁死了,孩子该上小学了,早晨要很早的送孩子上学;中午还要接送,晚上还要辅导,我的同事说她每天陪孩子写作业都到很晚。真的不如孩子在幼儿园省心。

妈妈(乙):是啊!小孩上学后的事就是很多,我准备把他奶奶接来照顾孩子,她给老大看孩子了也得给我看,她的孙子她都就应该照顾。

妈妈(甲):我才不让婆婆来我家呢,农村老太太不讲卫生,她来了,她的亲戚也要来看她,事太多。我准备送午托部,有午托部的老师管我也省心。

。。。。。。。

大家试想一下,这两位妈妈的这番话,传递给身边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信息能量,是抱怨、无奈、猜疑、嫉妒、沮丧的负面情绪,也称为负能量。孩子在一边听到了这些信息,会对“我要成为小学生了”这个美好的事情有个怎么样的向往?

开朗乐观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性格品质。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心理状态很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正面性格呢?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要拥有适度的自信;还要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新生家长的“正能量”传递-----“幼小衔接”家庭教育(一)

新生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好心理准备:

1)我们既然给了孩子生命,那我们就要对他们负起责任,要全身心的、真正的考虑孩子的培养过程和方法;

2)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和老师联系、或上网查阅;收集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从中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

3)我们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培养的方法也是独特的,不可拿别人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全套运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新生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小学新生“入学不适”心理,多半是由对学习不了解而引起的,主要表现有:一是缺少心理准备,尤其是在家长的误导下,容易背上精神包袱,严重的甚至产生恐学情绪,一些家长在开学前,一味给新生加压,使一些孩子对学校产生惧怕心理;二是合作意识淡薄,与伙伴相处存在问题,一些孩子的自私表现比较明显。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入学之初,不仅要准备孩子的学习用品,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向孩子表示祝贺,让孩子知道上小学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光荣的、骄傲的事,家长可以用赞叹、喜悦、欣赏的语气和孩子谈上学的话题。家长还可对孩子多讲讲自己当年入学时的高兴心情,介绍学校里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孩子对未来新环境的向往。孩子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心理、生活准备,自然能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快快乐乐地上学去。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传递正能量,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避免家长潜意识的习惯中,把自己负面的东西传递出来,孩子有时会去抗拒或模仿,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特别是对于每个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面对生活,都需要学会调整身心的能量,这是生命的权利与义务。学习,教育,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唤醒我们体内的“正能量”,传递这份能量。

孩子处在性格的形成阶段,用家长自己的行动,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孩子积极与快乐的去踏入小学校门,开始人生的新阶段。这是父母应尽的一份责任。

                           (待续)

继续发几张西藏行的照片:新生家长的“正能量”传递-----“幼小衔接”家庭教育(一)
新生家长的“正能量”传递-----“幼小衔接”家庭教育(一)
新生家长的“正能量”传递-----“幼小衔接”家庭教育(一)
新生家长的“正能量”传递-----“幼小衔接”家庭教育(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